杭州四时花木之胜
好似一年四季都没有穷尽
到了这个季节
最惹眼的,当属凛冬的傲梅
?北辰
自古以来
赏梅
是风雅人士每年早春的一桩心事
高低参差的梅树间
看玉树琼花错落有致
杭州赏梅的去处多
孤山、超山、灵峰……
当然,还有西溪
?北辰
对于西溪的青睐
前有宋高宗途经时感慨“西溪且留下”
后有去今百余年前
清朝乾嘉道光年间
好游的杭州人对西溪的流连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
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壬寅虎年开春的第一场花事,赏“梅”我们便约在西溪里的“城市客厅·西溪两岸”年2月12日,岁首“西溪人文荟”再一次如约而至第二期宋画里的生活·为有暗香来
邀请了一群爱梅人士
以宋文化为底色
结合宋代的艺术、文学、生活
展开分享
西溪人文荟
由杭州西溪两岸文化交流中心联合杭州市城市品牌促进会、杭州传媒品牌促进会打造的具有知识性、体验性、展示性、互动性、仪式性的复合型文化活动品牌。它以城市客厅·西溪两岸为主要空间,结合不同的文化艺术形式进行衍生变化,开展人文雅集、艺术展览、跨界沙龙、生活美学体验、悦读书享会等文化主题活动。
▲高朋满座的分享会现场。
开场,一曲《梅花三弄》古琴中的十大名曲之一曲音清幽,音节舒畅一种孤高现于指下似有寒香沁入肺腑弹奏者金少余老师向现场的嘉宾们分享了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及文化内涵
▲金少余,现为浙江琴会副会长、绍兴市古琴研究会会长、鉴湖琴社社长、绍兴派古琴艺术省级传承人。
主持嘉宾
楼含松
杭州西溪两岸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
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
自宋以来,之于画者
梅花绘画自有一番文人观物的追求
它也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精妙世界”
追寻文化与自然的融合
宋代写梅的诗词
大大超过了以前的朝代
王安石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陆游的“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一阕阕词里氤氲着缕缕梅香
诗词为源,品画论道
疏影暗香,侍花庭前
体验优雅冷韵
带着对“宋文化与梅花”的眷恋
让我们回到分享会现场
和楼老师一起“探梅”
回顾这场千古之约
感受疏影横斜,感受暗香徐来
▲正在做开场准备的楼含松老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杭州市城市品牌促进会常务理事宋一洲老师现场作画。
分享嘉宾
那海
古代美术研究者
文物鉴赏类书籍作家
“如果要为宋代找一种国花
舍梅其谁”
当梅花凝聚成宋人的精神图腾
我们从宋画里
看到了清绝孤高的品格
也看到了臻于极致的东方审美
分享嘉宾那海
现场解读了宋画里的梅花
从梅花的人文内涵
聊到宋画中的梅花及其流派
从扬无咎的《四梅图》
到赵佶的《梅花绣眼图》
▲南宋·马远《梅石溪凫图》,故宫博物院藏。▲南宋·马麟《层叠冰绡图》,故宫博物院藏。
宋韵关键词
梅与文人
梅花高洁,与文人也总有宿命般的相遇。“梅花和尚”“梅道人”吴镇,“苦铁道人梅知己”吴昌硕,“梅妻鹤子”林逋,“梅花屋主”王冕;“一生知己是梅花”的姚燮,“尚留一目看梅花”的汪士慎,“晚香冷艳尚在我毫端也”的金农,还有“曾为梅花醉几场”的白居易……
宋韵关键词
宋画中的梅花流派
梅花入画,是中国古代文人诠释梅花的又一重要方式。宋代,梅花成为重要的绘画题材,出现了徐崇嗣的没骨梅花、崔白的水墨梅花、释仲仁的墨渍梅花、扬无咎的圈法梅花,并形成了“墨梅”“宫梅”等不同的画法。
墨梅,“简淡空灵”,符合文人们淡泊萧散的情怀,历来被文人画家所推崇。画者可以在墨色中抒发真性情,在清洁冷逸的氛围中追求灵*的超脱与释然。宫梅,画法精细纤巧,敷色厚重,自有一种富贵气息,其风格趣味为宫廷所尚,代表了皇家的审美意味。作品如:北宋赵佶的《腊梅山禽图》。
▲北宋·赵佶《腊梅山禽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韵关键词
《四梅图》
扬无咎《四梅图》卷里的梅花冷逸、清寒,一枝梅犹似一片雪,在寂静的天地里绽放幽香,文人们对其爱不释手。画卷前后所盖方鉴藏章,有吴镇、柯九思、沈周、文徵明、项元汴、宋荦、笪重光、陆恭、程桢义、潘遵祁、顾文彬等人的收藏印记,是一件流传有绪的名迹。其中有如:“柯氏敬仲”朱文印、“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白文印、“文徵明”白文印、“项墨林鉴赏章”白文印、“桢义秘藏”朱文印、“西圃所藏”白文印等。▲宋·扬无咎《四梅图》卷(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分享嘉宾
胡中
园林高级工程师
杭州植物园景观营建中心主任
他是杭州植物园里的“梅痴”
一位钟情于梅花的植物学者
一位谈及梅花
则满腹经纶的文化大家
雅集现场
胡老师与嘉宾分享了
杭州梅花栽培历史和特点
品味梅的“色香姿韵”
追溯梅文化风骨
与梅君子的人格魅力
宋韵关键词
梅的“色香姿韵”
赏梅,是赏其色香姿韵。色,白为上。宋画基本是以白梅为主,追求“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香,暗香浮动月*昏。梅花的香是“为有暗香来”。相比蜡梅,梅花显得更加含蓄。梅兰竹菊,与菊同野、与兰同芳、与梅同疏、与竹同谦,古人喜好用花卉比喻各种人格魅力,所以中国人的审美就是“暗香浮动”,赏的是群体效果。赏,梅花的姿态和人文情感。赏梅在长江流域最为兴盛,“一树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这是寻梅;当梅花全盛时,则能领悟“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的意境。
宋韵关键词
梅花把林和靖当“知己”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昏。”梅的淡雅娴静,须得一颗居闲趣寂的心来深味,“和靖先生”是其中一人。他为人恬静,淡泊荣利;他喜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杭州孤山上曾有其手植的梅树,或称有三百六十株。和靖先生视梅花为红颜,宋梅也把林和靖作“知己”。
▲南宋·马远《林和靖探梅图》,出光美术馆藏。
分享嘉宾
之微
杭州三菩提香生活馆主理人
香道香疗香修导师
或许,在品香人看来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独特的味道就像之微女士为杭州冬日点出的一缕“灵峰梅香”这个季节灵峰上绽放着淡雅的梅花是秀丽的,沁人心脾的味道如同低吟浅唱的江南小调雅集现场体验导师之微带我们“与香对话”进行了一场约20分钟的香道体验
呼吸属于这座城市冬的味道
宋韵关键词
灵峰梅香
古时,花味香方中属梅花有关的香方最多。刘秉忠焚用的“胜梅香”,在宋代《陈氏香谱》中有收录,是以歌诀的形式记载:丁香一两真檀(降真白檀)半,松炭筛罗一两灰,熟蜜和匀入龙脑,东风吹绽岭头梅。歌诀中描述了制香的材料与比例,胜梅香成分以丁香、檀香、降真香为主,加入炼蜜做成香丸、香饼。点燃时,其香彷如初春时节,急骤东风中吹卷而来的梅花芳韵。秀梅齐芳润千雪,灵梅传香,万籁霜天寂静中。如今,香生活推出杭州味道中的“灵峰梅香”,结合古方,精选沉水香、檀香、甘松、丁香、蜂蜜等十余味天然香材。可益气排毒,宜养心神,点燃后香气清幽安泰,宁静香远,梅花香韵隐隐淡淡,别有一番韵味。
宋韵关键词
焚香(品香)
焚香以求雅韵,即把它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大约从唐代就开始流行。但是,到了宋代,人们则把香事的日常化、诗意化推向极致。根据宋人笔记《梦梁录》、《都城纪胜》所言,宋代文人喜爱四般闲事:品香、点茶、作画、插花。品香有道,在一支香里,快速提升整合身心能量,舒解身体亚健康状态与负面情绪,以香为镜,照见、回归自己;在一支香里,觉知、觉察自己,寻找觉醒健康的生命状态。
More
梅,天下尤物寒冬里古人用梅花插花作为“岁朝清供”为居室增添生机在这个冬天,继这场花事之后一起感受冬意中的隐逸香气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看呀!待到春寒料峭的清晨叶子暂脱的枝芽里藏着春天新生命的萌芽
后续的西溪人文荟
体验君将继续邀请嘉宾
与大家探讨、分享
关于宋韵的更多故事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