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松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原的茶叶通过茶马互市,以及形成的茶马古
TUhjnbcbe - 2023/6/5 20:40:00

中原的茶叶通过茶马互市,以及形成的茶马古道,向边疆塞外传播

今天小编要带给大家的文章是有关于茶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话不多说,快点和我一起看看今天的内容吧!少数民族地区对丝、娟绢、茶等物品有强烈的消费需求,中原地区也想获得马匹等战略物资。在内地与边疆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互补条件决定下,以物易物性质的开边互市在唐代发展起来。中原之茶向边疆塞外的传播是通过茶马互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茶马古道来实现的。茶马互市始自8世纪中后期。唐朝和边疆的互市始于年,当年吐蕃请交马于赤岭,互市于甘松岭:“宰相裴光庭曰:“甘松中国阻,不如许赤岭’。乃听,以赤岭为界,表以大碑,刻约其上。”

这是中原和边疆少数民族建立互市制度较早的文献记载,但这主要是与西南的吐蕃的互市,且双方是否以茶、马来以物易物尚待考证。唐德宗贞元年间(-年)有明确记载表明,西北边疆的回鹘已经与唐朝建立茶马互市,《封氏闻见记》:“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尽管《封氏闻见记》为唐小说,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明了该书的史料价值:“唐人小说多涉荒怪,此书独语必征实。前六卷多陈掌故,七八两卷多记古迹及杂论,均足以资考证。”据此,《封氏闻见记》的记载当可做信史使用。另外《新唐书》的记载也可与《封氏闻见记》相互印证,其文曰:“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驱马市茶。”

另外,尚有两条佐证。德宗贞元三年(年),四千余名胡客羁留长安数十年,“举质取利安居,不欲归命”,钱物供给耗费颇多,且“国家比遭饥乱,经费不充,就使有钱亦无粟可籴”,时任当朝宰相的李泌(-年)“请发左藏恶缯,染为采缬,因*项以市之”。第二条佐证同样发生在贞元三年,吐蕃与唐交恶,吐蕃三次败盟、劫盟,屡屡杀入京西。李泌任相后,乘机提出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与天竺,以困吐蕃的经国方略。其时,唐朝乏马,唐德宗不得不将咸安公主妻与回纥合骨咄禄可汗,史料载“归其马价绢五万匹”o,“其马价物,且付十二万匹”。由此可见,德宗贞元年间,唐与回鹘之间的贸易往来是比较频繁的,这可以证实《封氏闻见记》所言的“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茶马互市始自唐代。但唐朝茶马之间的交易数量较少,规模不大,这是由几个因素决定的。一是在吐蕃、回鹘、突厥等地饮茶习俗尚未在民众之间完全普及,茶叶市场需求量还不大。二是唐朝对边疆和塞外的民族采取“怀柔*策”,通过和亲、朝贡、册封、招降、互市、盟誓等手段处理民族关系,以*治手段为主,经济手段为辅。三是唐朝国力强大,国库充盈,不需要边境交易来促进商贸发展。四是唐朝边患严重,统治者认识到马匹的重要性,十分重视马*曾在秦州、兰州、原州、渭州、河曲等地设立马场,马匹的需求量不如宋代那样迫切。《封氏闻见记》“亦足怪焉”之语,从侧面说明当时茶马交易确实不算普遍。

茶在7世纪便已经有入藏的记载。唐茶传入吐蕃主要得益于与中原的交流和往来,有学者推断唐贞观八年()松赞干布即派使入长安,对唐文化进行观摩,吐蕃大约此时方知有茶叶。李斌城认为西藏茶风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唐朝的和亲*策,即贞观十五年(年)的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和景龙四年(年)金城公主嫁给赞普尺带珠丹等,两位公主人藏将茶带入高原。年索南坚赞撰写的《西藏王统记》(又称《王统世系明鉴》《西藏*教史鉴》)印证了文成公主对茶在藏地传播的贡献:“茶亦自文成公主入藏土也。”因这条记录出现的较早,见于西藏的正史之中,很多学者都予以采信。

达仓宗巴·班觉桑布于年写成的《汉藏史集》,记载了两则与茶有关的故事传说都松莽布支(赤都松赞)原先体弱多病,一日偶然尝了小鸟衔来的一种树叶,顿觉神清气爽,于是命心腹大臣四处寻访这种树叶,后来在汉地找到,大臣带了一大捆回来,赞普将其煮饮,身体便一天天好起来,于是将其作为上等保健之品,这便是茶。这则传说中,茶被当做药物来使用,这与初唐中原茶的使用方式是相吻合的。文成公主(-年)、松赞干布(-年)、都松莽布支(-年)都生活在7世纪,虽然这三个史料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西藏茶叶传播的情况,如茶主要是在贵族王公之间传播,普通民众尚不了解烹茶之法等。

另一则故事中,再次证实茶在7世纪已经传入西藏。据传,吐蕃大臣吞弥·桑布扎奉松赞干布之命创制藏文,苦思不得解。一夜,梦见老妇人,问老妇人到何处去。老妇人曰:“我从萨贺尔来,到吐谷浑去。”又问:“路上带有什么口粮?”答:“有茶叶。”吞弥醒来时顿然醒悟,跟老妇人的梦中对话中有天竺字母里所没有的6个字母,遂创制藏文30个字母。吞弥生活在7世纪,曾是松赞干布的七贤臣之一。在这则故事中,茶跟藏文的起源是联系在一起,可见茶在西藏文化中拥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另外,从语源学的角度看,吐蕃之饮茶风习应是唐时从汉地传入。在今日的藏文中,尽管方言有所不同,但一般都发Ja音。《方言》“蜀西南人谓茶曰葭”,《尔雅·释木》:“槚,苦荼”,《茶经》一日茶,二曰槚,三曰,四曰茗,五曰藓。”Ja应是唐早期以及唐以前西南蜀地对“茶”的一种读音。藏地的茶是从我国西南地区输入的,对藏族人来说,茶是陌生的事物,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引入外来音Ja以指称荼。另据《贤者喜筵》称,松赞干布喜爱中原茶叶,派人专门负责茶叶贸易,称为“汉地五茶商”。喜欢今天的内容就请点个赞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原的茶叶通过茶马互市,以及形成的茶马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