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松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盛唐传承下来的千年古军城城门建在山顶上,
TUhjnbcbe - 2024/5/18 16:50:00

说起古城松潘,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说起冬虫夏草,那肯定就一点也不陌生了。

松潘最有名的,正是松潘虫草。

每年4、5月,松潘人就会赶往城东雪宝顶,爬上这座海拔米高山,采挖“雅扎贡布”,也就是冬虫夏草。

这里藏药材非常丰富,除了虫草,还有贝母、甘松、羌活、木香等等,而这座天然物产丰沛的小城,自故以来却是兵家必争之地。

松潘,古称松州。

早在公元前年,秦惠王吞并蜀国,就在此设置了湔氐县;到了公元年,唐高祖李渊刚刚建国的武德元年,便把这里改置为松州。

二十年后年,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二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向唐求婚未允,一怒之下率兵攻打松州,这场战事直接促成了后来的文成公主进藏,这才有了神奇诡异的“西藏镇魔图”。

后来,朱元璋率领汉人大军,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建立明朝,自此松州有了“松州卫”和“潘州卫”,二卫并立定下来“松潘”这个名字。

历朝历代,无论是盛唐松州,还是大明松潘,作为边陲重镇,这里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千年古城,即是千年军镇,为此,松潘的建设,全部以军事目的出发,成为绝无仅有的一座凌空城。

我们先人讲究中庸之道、天人合一,即便在建筑设计上,也要规矩方正,可松潘偏偏与众不同。

现在我们能见到的古城,四四方方居多,东南西北四个城门,有城墙有城楼,城墙与城门都分布一个水平面上,高差不大,没什么起伏,但是松潘古城的西门,却建在城西的山顶上,比城中心高出米。

古城西门至东门、西门至南门,是沿山脊建造而成的两段城墙,远远望去,仿佛两只巨臂,把西城门高高举上山顶,一副凌空飞去的巍峨之感。

尽管这两段城墙经历风雨,损毁得十分严重,但是,依然能看到当年雄伟,很难想象当时的人们,出门去趟城西,是如何翻山越岭。

根据史书记载,松潘还是“松州卫”和“潘州卫”时,曾大规模修建城墙。

当时计划沿着山麓修建,向东跨过岷江,这样容易施工、节省民力,出入也方便。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遇到战事,敌人会轻易登上西面的山顶,一是方便侦察,城内防御状况尽收眼底,二是可以轻易拿到制高点,从上往下展开进攻,俗话说,“上打下,不费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明英宗正统年间,松潘开始沿山脊筑城,城墙从东南两侧山脚延筑至山巅,两段城墙合龙之地,就是西门,至此形成了“西门在山顶,高城米”的奇观,把这座的古城,逆转为易守难攻的雄关。

为了修筑这两段城墙,耗尽了当年松潘几代人的心血。

明朝是当时蓝星上的基建狂魔,无论是修筑万里长城,还是修建防御城墙,质量要求高、施工极严格,每一块城砖上,都要刻上烧砖人的名字和编号,做到可以回溯、责任到人。

按照规矩,每一块城砖之间,并不是用砂土泥浆粘合,而是要用桐油、糯米、石灰混合熬制成特殊混合物,以此进行粘合。

这种粘合剂,恐怕是水泥发明之前,最好的粘合剂了。

哪怕是水泥发明了,松潘古城城墙,已经千年过往而不腐,时间越长越牢固。

而古时松潘并不产糯米,需要人背马驮,从数百里外运进糯米,和城砖一起背负上山,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因军事、因地势而修筑的松潘古城,在中国建筑史上极为罕见,这里连接过去和现在,一边是战马嘶鸣,一边是人间烟火。

这其中历经千年的坚韧不拔、征服山岳的毅力勇气,不得不令人叹服!

1
查看完整版本: 盛唐传承下来的千年古军城城门建在山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