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松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小年有烟火气的一首诗,迎新年祥瑞,祝龙年
TUhjnbcbe - 2024/8/17 0:06:00

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祭灶同。

围一炉烟火,捧一卷诗书。

今天是北方小年,南方是明天,但主题却相同——祭拜灶王爷。

小年,别名繁多,如“交年节”、“灶神节”、“祭灶节”,每个名称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祭拜灶王爷。

民间流传,灶王爷姓张,每年小年这一天,他都要回天庭向玉帝汇报人间善恶。

若有人行恶,恐怕寿命会因此而缩短,这一传说映射出古人对道德行为的看重。

因此,人们在小年这天会精心准备祭品,祈求灶王爷高抬贵手,给家人带来福佑。

实际上,小年的由来,源自于古人对火的崇拜,属于祭祀节日,位列“五祀”之一。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开始祭祀灶神。

祭灶,作为“五祀”之一,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祈盼。

俗话说:“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这不,北宋词人范成大就著有《祭灶词》一词。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诗的开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直接点明了时间和主要活动:在腊月二十四这天,家家户户都会举行灶神祭祀仪式,因为灶神即将上天报告。

接着,“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描绘了灶神乘坐云车,由风马驱动,准备升天的情景,同时反映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碌地准备丰盛的祭品,以此来表达对灶神的敬意。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这几句详细描述了祭祀时所用的祭品,包括猪头、新鲜的鱼、豆沙和甘松粉制成的食物等,展现了丰盛的祭品陈列。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说明了祭祀时的家庭仪式:男性家庭成员在前进行祭拜,而女性则需避让。同时,还涉及到烧香烧纸钱这一习俗,表明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来讨好灶神,希望能得到他的庇佑。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这部分提到,在进行祭祀的时候,家中应保持和平安静,即使家中有小冲突或是动物打斗,也希望灶神不要听见或生气。

最后,“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这几句表达了人们对灶神的最后祝愿:希望他能在丰盛的祭品中饱餐一顿后,满意地上天去汇报,并希望他在回来时带回好运和福气。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年灶神祭祀的热闹场景,反映了中国古代民间对灶神的敬仰以及对和谐家庭生活的祈盼。

提及宋代的小年,可谓是“锦上添花”。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当时的庆祝活动更是丰富多彩。

人们邀请僧人和道士诵经,燃烧钱纸,以“醉司命”、“照虚耗”等形式来庆祝这一天。

此外,还有供奉胶牙糖,也称为“灶糖”,意在黏住灶神之口,希望灶神不说家中的坏话。

小年后的腊月30日,人们还要进行“接灶”的仪式,迎接新的一年。

这些习俗虽带有迷信色彩,但其背后的核心思想是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正如“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古人通过这些习俗来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和对生活的期许。

世人忙忙碌碌,努力拼搏,以为能运筹帷幄,站到人生巅峰,殊不知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只有坛中的美酒和一蔬一饭才是最真实的。

尤其是人到暮年以后,更应该有开阔的心境,忙生忙死一辈子,到头依旧两手空空。

既然如此,不如活在当下,及时行乐,做一个逍遥快活之人。

新年新岁,愿我们也能看破这一点,好好享受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不要总是奔波忙碌,缺失了对家人的陪伴。

最后,祝愿大家新年快乐,龙年大吉,财源广进!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年有烟火气的一首诗,迎新年祥瑞,祝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