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小年,严格来说,今天应该是北方地区的小年,明天则是南方的小年,而小年的到来意味着春节已经不远了,远在家乡的亲人们都已经开始准备年货,盼望着在外打拼的游子早日回家团聚。那么,关于小年你又了解多少呢?北方地区的小年为何与南方地区的小年相差一天呢?一起来跟随黄小将从风俗与诗词中了解小年吧。
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为何相差一天?
我们知道,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同。而在各地小年都有着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那么,为什么会有着这样的差别呢?我国的北方在南宋之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而官家的小年多在腊月二十三,而南方则远离政治中心,所以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小年也有着不同的习俗。
小年的习俗
1.祭灶王
小年这天,是民间祭灶王的日子。在腊月二十三这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于是人们用糖瓜来祭灶王爷,又甜又粘的糖瓜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让他不能说坏话。所以也有“二十三,糖瓜粘”的说法。
2.扫房/掸尘
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主要就是把家里清洁干净,除旧迎新,拔除不详。
3.剪窗花
剪窗花在小年的准备工作中是最为盛行的活动,剪出各种各样的窗花,贴在扫完尘土的屋子里,增添过年的喜气。
同样,小年这一天也是许多诗人写作的好素材。
小年的诗词
《祭灶词》
宋·范成大
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这首诗详细的描写了祭灶神食物的丰富以及“男儿酌献女儿避”等民间传统。
《小年》
宋·文天祥
燕朔逢穷腊,江南拜小年。
岁时生处乐,身世死为缘。
鸦噪千山雪,鸿飞万里天。
出门意寥廓,四顾但茫然。
《二十四日》
宋·文天祥
壮心负光岳,病质落幽燕。
春节前三日,江乡正小年。
岁时如有水,风俗不同天。
家庙荒苔滑,谁人烧纸钱。
这两首诗写在小年时,燕京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市,是文天祥当时兵败被俘,英勇就义的地方。节日的百感交集、对家乡的思念、视死如归的决心,在这两首诗中一览无余。
《纵笔》(三首其三)
宋·苏轼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这首诗乐观的描写了岁末生活的窘迫,虽然眼下困苦,但明天邻家小年祭灶的鸡酒,一定会拿来与我同食的。
《庚子送灶即事》
鲁迅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请灶君吃了胶牙糖,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杀黄羊祭灶的风俗自汉代流传下来。”瓣香”是佛教用语,即一炷香。用点燃的一炷香表达心中的虔诚。而这一炷香也需要典当衣物才可以获得。这首诗写出了贫苦人家过小年时候家中贫困带来的窘迫。
盼望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小年的到来意味着年味将越来越重,合家团圆的日子也越来越近,黄小将在这里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