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月8日,正好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是中国传统中的小年。这一天,“送灶官”曾经是老百姓过年前的年俗,“上天言好事,回家降吉祥”这是曾经老百姓在这一天的期盼。
进入腊月二十三,也就开始进入传统意义上年的节奏,老百姓也就进入忙碌状态,给春节做准备,从这天起一直到春节,每天都有各种不同的年俗活动。腊月二十三,有个说法叫做“二十三、祭灶官”,在这一天人们是祭灶、送灶王。民间传说“灶王”就是上天派来管理每家灶火,并负责保护全家的神灵。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耕时代,人们都在为解决“食”的问题在苦苦劳作与祈求,因此,“灶王”爷负责管理的是做饭“灶”的工作,这个“岗位”的“负责人”对老百姓来说,至关重要。
同时灶王也还有一项重要工作,负责人间一年的善恶行为监督,相当上天派住人间的“纪检监察员”,他的“上班”时间上一年的除夕到岗,一直上到今年的腊月二十三,从腊月二十三到除夕这一星期汇报工作,汇报在这一家所见的一切善恶,一旦告知不好,小罪人要减寿一百天、大罪减寿三百天,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该户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交于灶王爷,在上天怎么汇报,完全是他一人说了算。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他的地位也可以说是举足轻重,因此,此人是万万马虎怠慢不得。
在很早以前,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设有“灶王”神位,供奉着灶王塑像或画像,两侧贴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到了二十三这天“灶王”要开始启程回天,这时候各家就要举行仪式,祭拜神灵。先对神灵敬香,摆放上用糖制作的各类供品,让灶王吃了“嘴甜”,上天时说出的就是“甜言蜜语”,而且还敬酒烧纸钱。实际上相当于起到现在人们说的“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别人的手短”的效果,就像范成大的《祭灶司》里描写的那样“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就是非常形象的写照。
我们再看现在的腊月二十三,老百姓已经过上富足的日子,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一日三餐根本不用把幻想和希望寄托在“灶王”身上,而且不知道比敬“灶王”时吃的丰盛、高级、日子过得幸福和美不知多少倍,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了。还有一年又一年老百姓不断发现,几千年来“灶王”爷在岗位上根本没发挥什么作用,要使家庭幸福美满吉祥,得完全靠自己的努力,“灶王”爷好像压根就没帮上什么忙,既然“灶王”爷没有什么作用,那也就只好让他“下岗”,“下岗”之后,也就没人搭理了。“下岗”也就“下岗”了,对于土灶吧,还有个灶膛,好歹还有个地方住,现在灶王爷面临的却是全面“拆迁”,每家每户都已开始换上了燃气灶、电磁炉、微波炉、烤箱等等,一水的现代电、气厨具,这就害苦了“灶王爷”,只拆迁、不安置,整得“灶王”爷无家可归,无立足之地了,呆在厨房还不安全,不是被电着,就是煤气中毒,或者被强力抽油烟机强劲风力给吹跑,无奈只好一年四季呆在天上待岗,再不来人家,这样也就被人们渐渐淡忘了。更不会再有“二十三、祭灶官”的说法和这个风俗了,这个年俗也就无形的消失了。
上述“送灶官”年俗的消失,也就是许多年俗消失的缩影和原因,也就是大家觉得过年越来越每年味的感叹的由来,因为许多曾经的年俗已完全不适合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而我们又没有及时创新和融入与时代新适应的春节新习俗,也就是年俗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所以说,在不断的做“减法”,而不做“加法”,在这种“单一算法”的不断运算中,年俗就慢慢开始“归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