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火锅说来历史悠久,起源于明末清初嘉临江畔的朝天门码头,据说是当年重庆码头的纤夫们。为追求经济,便捷。自己带回一些食材,一般是市场上没人要的下水,(当年人们都几乎不吃内脏)比如毛肚,牛黄喉鸭肠等。加上佐料煮成一锅,工友们围坐火炉边吃边聊天,这便是火锅的雏形。
直到20年代在江北城。开始有了专门售卖火锅的小贩。他们挑着炉子,炉子上放着一个。有分格子的大铁锅。称作“水八块”,锅里煮着调料卤汁。将肝子肚子等放在里面煮。专门卖给桥头卖力的工人们,自己选一个格子,点多少菜吃多少算多少钱。因为经济又便捷还是热乎菜,深受工人们的喜爱。
民国23年,重庆有一家小饭馆将火锅高档化。不在行走兜售,而是摆上了餐桌。依然是用炉子,不同的是用了更高档的铜锅。自己的油碟蘸料自己调配。以保证更加高档清洁符合重庆食客的口味习惯。
抗战时期的重庆火锅如今的火锅已经十分讲究,并且工艺复杂,所需材料也非常繁多。主要用牛油,色拉油,郫县豆瓣,再加上白酒,醪糟,滋粑海椒,生姜,大蒜,花椒,豆豉,碎米芽菜,冰糖,上等辣椒面,大葱并辅以白扣,草果,三奈,丁香,砂仁,香果,孜然,桂皮,甘草,枝子,排草,老扣,甘松,陈皮,筚拨,香茅草,八角,香叶,千里香,小茴香,香草等几十种香料。按顺序加入熬制而成,可以说人间百味尽在此锅。
红汤火锅火锅可以说是重庆的一块金字招牌。不但重庆本地人对火锅情有独钟,也深受着众多外地人乃至外国人的青睐。如今的火锅已经发展出上百种风格,不但重庆人爱上了火锅,更有不少外地人甚至外国人因为火锅爱上了重庆,可以说重庆让世界认识了火锅,而火锅让世界认识了重庆。
鸳鸯火锅说到重庆火锅的独特口味不得不提到地理环境,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气重,而盆地地形难以散发湿气,由此重庆人喜好吃辣椒花椒来驱除湿气,而重庆火锅重麻重辣的口味便由此而来,冬天围在一起吃火锅可以取暖,夏天围在一起吃火锅出汗驱湿。中国人的用餐习惯是共餐制,因为觉得大家各吃各的显得很见外,但这就又一定的细菌交叉感染风险。火锅在食用过程中一直是沸腾状态,大家在一个锅里捞菜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的风险。火锅发明之初应该没考虑这个问题。但在传播和文化建设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饿了馋了吃撒子?整个火锅嘛。
朋友聚会吃撒子?整个火锅嘛。
宴请宾客吃撒子?整个火锅嘛。
笔者作为重庆本地人对火锅的喜爱并不仅仅是麻辣烫爽的味觉感受更是一种情怀,对儿时的回忆。盛夏三伏天穿着短袖拖鞋,大汗淋漓不停摇着扇子还一边吃火锅,这便是重庆人对火锅的执着。
解放碑好吃街铜像除了火锅重庆还有许许多多有特色的地方,洪崖洞便是其中之一,因洪崖洞的吊脚楼设计酷似日本很火的一部动画片“千与千寻”中的建筑风格而成为了近几年很火的网红景点,洪崖洞景区每天高达20万人次。当这两个重庆的代表元素聚在一起时,更是爆发出无穷的威力,火锅店“排队”等候用餐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人流量大的地方总会有同行,有同行的地方就会有竞争,各路商家也是脑洞大开,各出奇招,国庆假期期间一家火锅店就发出“第一万名客人免费吃三年”的活动,这家点在国庆期间每天接待多名游客10月6日终于迎来第1万名客人,火锅店送给这位客人一张免费吃3年火锅的“长期饭票”。
据了解,这位获得“大奖”的顾客是来自广西,现在重庆上大学的学生,该顾客表示,今后家人来重庆旅游的时候,可以带他们来品尝免费的火锅。相信不少人看到这里不禁为这名大学生的好运惊叹,也为店老板机智的宣传手段称赞吧。
重庆火锅从开始发展到现在,不就是靠着一代一代人不断努力创新,才能获得今天的地位吗?
………………………………………………………………………………
你对火锅有什么独到的见解或者想发表自己的意见,欢迎来留言区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