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保利等央企三季度拿地超40幅 增强土地市场预期
实际上,甫一进入三季度,以中海地产(专题阅读)(相关干货)集团有限公司、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局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央企,就动作不断,截至目前,央企开发商拿地已超过40幅。
央企开发商大肆拿地,被认为具有市场风向意义。业内人士认为,在市场逐渐走出低迷期时,央企开发商拿地节奏会加快,且明显快于中小房企,原因是央企开发商资金状况比较好,对于市场的前瞻性预判能力比较强。
目前,央企开发商拿地的目标依然首选经济较为发达、人口较多的一线城市。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称,地段较好的土地还是较为稀缺,像北京、上海的地块一直比较受宠。对于融资成本比较低的一些央企开发商来说,现在正是储备土地的一个好机会。
预判市场能力较强
11月2日,北京迎来11月首批土地出让,3幅地块总成交额逾80亿元。其中,北京石景山区老古城综合改造项目地块因起始价高、体量大、位置佳而备受关注。
经过42轮举牌后,中海地产以59亿元的价格摘得该宗地块,溢价率为28%,楼面价17618元/平方米。
除了在11月夺得上述石景山区老古城综合改造项目地块,今年三季度,中海地产每月都在土地市场上有所动作。
克而瑞统计数据显示,6月至9月,中海地产以每月一幅的速度摘得地块,虽然地块面积不大,但地块价格颇高,4幅地块占地面积25.19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15.7亿元。其9月份拿得的地块是位于广州荔湾区芳村大道南以西、鹤洞路以南AF040137、AF040138地块,成交金额为19.1亿元。
中海地产的国资背景也颇为引人关注。根据其官介绍,中海地产是中国海外集团房地产业务的品牌统称,中国海外集团则隶属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海外集团于1992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首开中资企业以香港本地业务资产直接上市之先河(中国海外发展)。
在土地市场上动作较频繁的国有房企,不得不提的是保利地产(专题阅读)(相关干货)。
今年以来,保利地产共摘得32幅地块,下半年以来拿地幅数就达19幅,19幅地块占地面积112.13万平方米,成交金额为121.7亿元。仅10月份,保利地产就摘得10幅地块,占地面积58.4万平方米,成交金额53.7亿元。
保利地产是中国保利集团控股的大型国有房地产上市公司,也是中国保利集团房地产业务的主要运作平台。
在几家国有房企中收地颇多的招商地产在土地市场一直较为活跃。
今年以来,共摘得15幅地块,在7月、8月、9月的空白期后,10月共摘得4幅地块。4幅地块的占地面积为19.65万平方米,成交金额9.3亿元。
招商地产是央企招商局集团三大核心产业之房地产板块的旗舰公司,也是中国最早的房地产公司之一。
业内人士认为,央企开发商拿地的节奏和体量,基本和楼市总趋势吻合。因其资金情况较好,对市场的预判能力较强,在市场逐渐走出低迷期时,拿地节奏会加快,且明显快于中小房企;在市场降温时,拿地节奏会放缓,和中小房企则没有太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