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秋天,魏国军队大规模进攻蜀国。
钟会领着十多万兵往汉中去;征西将军邓艾带着自己那三万多人从狄道往沓中去牵制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从祁山带着州里的三万多人朝阴平桥头去,想截断姜维的退路(这是下了诏书让邓艾、诸葛绪各自统领各军三万多人,邓艾去甘松、沓中缠住姜维,诸葛绪去武街、桥头断姜维的归路)改写为:钟会带十多万兵奔汉中进发;征西将军邓艾率三万多人从狄道往沓中,去拖住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从祁山领三万多人朝阴平桥头去,打算断姜维的后路(皇帝下诏让邓艾、诸葛绪各自带三万多人,邓艾去甘松、沓中缠着姜维,诸葛绪去武街、桥头堵姜维的退路)
在蜀汉的战区安排里,阴平郡归邓艾管,武都郡是诸葛绪的事儿,汉中郡则由钟会负责。
司马昭让魏兴太守刘钦带着兵,沿着汉水往上走,去帮钟会。
魏军的战略打算特别清楚:
邓艾和诸葛绪这两路人马去拦截姜维
2、钟会领着主力部队朝着汉中猛冲过去。
听说魏军真发兵了,后主这下慌了神,把姜维之前的提议全都照办,让廖化去沓中,张翼、董厥等人去阳平关(就是在锺会要往骆谷进发,邓艾要进入沓中的时候,这才派右车骑将军廖化到沓中给姜维当援兵,左车骑将军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人到阳安关口去给各个据点提供外援)
钟会记着之前魏军吃瘪的事儿,把兵分成三路,一方面能让蜀军防不过来,另一方面还能让行军的速度变快些。
不过呢,去蜀地的路那是相当崎岖难走,怎样顺顺当当通过那三条谷道,这可把钟会给难住了。
司马昭兄弟老拿人头来树威风,成天在他们身边的钟会也想试试,许仪就成了这次进蜀打仗的倒霉蛋儿。
钟会让牙门将许仪在前面修路,他自己则带着大军在后面走。
过桥的时候,战马蹄子陷进坑里了,钟会火冒三丈,把许仪的脑袋给砍了。
许仪是许褚的儿子,许褚为曹魏那可是立了大功劳的,可就算这样,许仪也没被宽恕(许仪,许褚之子,其父为曹魏功高,然仪未得宽宥)
可钟会压根儿不同情,他就是想用许仪的脑袋来鼓舞士气。
那效果真是杠杠的;各军听到这消息,没有不被惊到的。
十月的时候,邓艾跟姜维在沓中打得热火朝天呢,这时候十二万魏军已经通过斜谷、骆谷还有子午谷,到了汉中盆地的边上啦。
钟会瞅着外边那一个个被蜀军给撇下的防御工事,心里直犯嘀咕:要是蜀军守在谷道出口那儿,自己这十二万大军就算分成三路,那也得被堵在山谷里出不来。
以前曹爽去南边打仗,被蜀军几千人堵在谷口,愣是冲不进去。想了解更多可以看这篇:曹爽带着六万魏军咋就搞不定蜀汉的几千人呢?(兴势这一仗最大的功臣是谁?)
钟会可得谢谢姜维,为啥呢?那是因为汉中的蜀军老实地按照姜维的新安排行事,撤到汉、乐二城,在那儿缩着防守呢(蜀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各自带了五千兵)
咱之前在这儿写过:姜维对汉中的防御策略都做了啥调整(实际操作时出现了啥重大偏差呢?)
嘿,还真是这么回事儿!钟会到了汉中以后,压根就没想费力去攻坚。他只让李辅去把乐城的王含给围了,让荀恺去把汉城的蒋斌给围了,而他自己则带着十多万人,麻溜地朝着阳平关去了。
为了保险点儿,钟会给汉城守将蒋斌写了一封信
巴蜀这儿有能耐的文武之人可不少呢。像您和诸葛思远,打个比方说,好比草木,咱是一路的。对故乡的敬重,从古到今都很重视。我到西边来了,想去拜见您家尊长公侯的墓,会打扫墓地,好好祭祀表示敬意。麻烦您告诉我在哪儿!
蒋斌是蒋琬的儿子,咱瞧瞧他咋回的信:
晓得咱这情谊深厚,向来靠交流维持,也没拒绝过往来。我爹过去生了病,在涪县没了,占卜说那地儿吉利,就安葬在那儿了。知道您往西去,我就想请您屈尊去我爹墓前祭奠一下。您把我当父亲般看待,这是颜子那样的仁德啊,我听了这消息很是感慨悲伤,情思也更浓了。
晓得您拿我当知己,那咱就做个志趣相投的人呗。连蒋琬的儿子都给自己找退路了,蜀军那抵抗的心思您想想就知道啥样了。
蒋斌还算可以啦,起码人家在那孤城里面坚守着,没把城给献出去投降。
接下来这位才是汉中失守的头号责任人呢。
钟会让先锋胡烈去打阳平关,这胡烈是胡遵的儿子,在司马昭讨伐诸葛诞的淮南那仗里,被司马昭紧急提拔,还立了大功呢。
阳平关那叫一个难打,看过之前文章的伙伴都知道,曹操攻过,刘备也攻过,可他俩谁都没法从正面闯进关里去。
这会儿阳安关的守将,也就是关中都督傅佥,那可是谋略出众,胆子也大,勇气可嘉,姜维特别喜欢他。
凭借着险要地形,傅佥本来能撑到蜀军主力赶来支援,可坏事儿的是副将蒋舒。
蒋舒本来是武兴关的头儿,可干得不行,打仗前就被人给换了,让他到阳平关去当副将了。(蒋舒是武兴督,做事没啥能耐。蜀国派人把他替了,就让他留下来帮着守汉中)
蒋舒心里记着仇呢,一听说魏军打过来了,老早就打算开城投降啦
蒋舒哄骗傅佥说:“这会儿魏军都来了,咱不打他们,反倒关起城门自己守着,这可不是啥好主意啊!”
傅佥心里明白得很,领命守城池,保全才是大功,现今要是违背命令出去打仗,要是军队受损国家受害,死了也没啥用啊。
嘿,开啥玩笑呢!外边可有十几万的魏军啊,出去打那不是纯粹找死去嘛!
嘿,那蒋舒可急着要投降啦!他还说呢:“您觉着保住城池就算有功,我觉得出去打仗打败敌人才算有功,咱各干各的吧!”
傅佥拦不住,蒋舒就带着自己手下的人出城了。傅佥还以为他是去打仗呢,结果这家伙向胡烈投降了。
咱写三国史到这会儿,也瞧了不少攻城的仗了。像丞相打陈仓没打下来,孙权几次围合肥也没啥成果,这都表明个事儿:只要守城的人有那股子决心和信心,就算城外的军队比城里多好几倍,那也不好攻下来!
再坚固的堡垒啊,常常都是从自己内部被搞垮的!
胡烈瞅准防守有空子,就去攻打阳安关,傅佥跟人拼命,最后战死了,连魏人都挺佩服他这做法(胡烈趁机袭城,魏人敬其所为)
傅佥他爹是傅肜,当年在夷陵大战的时候,给皇叔断后。蜀军士兵都死光了,吴国将领让傅肜投降,傅肜大骂:“哪有汉朝将军投降的!”然后就战死了。
傅家一门都是英烈,真让人敬佩又感慨啊!
哎呀,汉中的天险阳平关就这么轻易地被魏军给拿下了,钟会进蜀那叫一个顺啊,压根没碰上啥硬仗、大仗,这蜀军都烂成啥样了!(可别埋怨后面的诸葛瞻了,除了姜维带的那支军队还能打,别的蜀军还能有多少战斗力呢?)
钟会接着发了个《移蜀将吏士民檄》,劝蜀地的军民赶紧投降,这时候除了汉、乐两座城,汉中那地儿差不多都投降了。
魏军把整个东线都给打穿啦,姜维那围起来消灭敌人的战略算是彻底玩儿完了。
嘿,汉中蜀军万万没想到啊,总策划的姜维差点就让魏军给围了个严实。
来聊聊姜维那边的事儿。
听说钟会的军队已经进入汉中了,姜维觉得自己再在沓中待着没啥用了,就打算往阴平城撤啦(维闻钟会诸军进汉中,遂引军退往阴平城)
邓艾让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金城太守杨趋,分别从东边、西边、北边三面猛打姜维。姜维边打边撤,最后在强川口被王欣给追上了,蜀军吃了大亏(欣等在强川口追着姜维打,一通大战,姜维败逃)
嘿,可把姜维给吓一跳,那诸葛绪带着三万人早早就把阴平桥头给堵住啦!(听说雍州那边已经把路给堵了,人就屯在桥头呢)
诸葛绪咋打进武都郡的呢?为啥桥头没蜀军防守呢?
咱在史料里没找着这些问题的答案,再瞧瞧蒋舒的表现,那只能讲仇国论的影响可太大了,好些蜀军将领啊,从上面到下面,都没啥抵抗的心思了。
身处绝境时,姜维又施展了他那神奇的招儿:调兵,不停地调兵!
一些小说明
咱这系列的特色
图不少,这就是开始写作的出发点,能让人轻松读懂历史。
咱不是历史专业的,就业余写写东西。要是史料引用有啥错的,大伙多担待哈,咱欢迎理性探讨,那些爱把事儿搞大的就别来了。你们可以叫我胖猫,可别叫小编!!!
3、咋查看以前历史文章的办法
打开胖猫读历史的首页,瞅瞅下面带框的那个栏目,往右边挪一下,就能看到合集了,之前的文章就在那里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