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扫房”;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
·小年由来·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后乞讨到了前妻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见他不坏,就封其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遂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小年习俗·
小年这天最重要的事情,是送灶王爷上天。传说中灶王爷要向玉皇大帝汇报自己这一年的工作和人间的万千景象。为了让灶君多说好话,人们祭灶时会摆上糖果、料豆、秣草和清水,还会将关东糖涂在灶王爷嘴上,希望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从小年开始,家家户户都要扫尘,彻底打扫室内,做到窗明几净,也将过去一年的烦恼与不快一并清扫。
人们心灵手巧,还喜欢剪贴窗花。剪刀一动,各种动、植物栩栩如生,喜鹊登梅,燕穿桃柳,金猪报喜……将一年最美好的祝愿都贴到窗户上。
小年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敬神的庄重,走亲戚的花哨,女性们借此展示灵巧的手艺,蒸出的花馍精致如工艺品。
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小年这日,人们纷纷理发,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春。大人小孩都要沐浴祛除污秽,干干净净迈向新的一年。
过了小年,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有民谣: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
小年
宋·文天祥
燕朔逢穷腊,江南拜小年。
岁时生处乐,身世死为缘。
鸦噪千山雪,鸿飞万里天。
出门意寥廓,四顾但茫然。
山居苦
宋·赵庚夫
栽松成曲径,洗石出秋屏。
米价占新月,更筹认曙星。
买牛邻共契,祭灶妇看经。
不觉成头白,频看烧地青。
祭灶诗
宋·吕蒙正
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
祭灶词
宋·范成大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纵笔三首·其三
宋·苏轼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岁晚书事
宋·刘克庄
门冷如冰尽不妨,由来富贵属苍苍。
谁能却学痴儿女,深夜潜烧祭灶香。
庚子送灶即事
鲁迅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送灶
清·查元鼎
酬君海外佑行厨,持惯长斋合笑吾。
晨夕餐从辛苦得,盆瓶礼不古今殊。
鞠躬此日朝天阙,屈指明年返帝都。
但祝东南兵燹静,安排茶灶泛西湖。
答曾存之
宋·秦观
环堵萧然汝水隈,孤怀炯炯向谁开。
青春不觉书边过,白发无端镜上来。
祭灶请邻聊复尔,卖刀买犊岂难哉。
故人休说封侯事,归钓江天有旧台。
祭灶与邻曲散福
宋·陆游
已幸悬车示子孙,正须祭灶请比邻。
岁时风俗相传久,宾主欢娱一笑新。
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满不羞贫。
问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头乐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