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双东,谢馥春不得不提。谢馥春有悠久的历史,马上便是双百岁。虽从不用化妆品,却很喜欢谢馥春这个名字,馥郁、芳香,与它的主营特别配。
翻开字典查查“馥”的含义。这个字是气味芬芳、香气很浓的意思。最早让这个字流传千年的,乃是宋代大词人苏轼的《千秋岁》文:“秋露重,真珠落袖沾余馥”。余香在手的感觉,不要太好!
通常,会在仲春时节逛逛谢馥春。不为香粉胭脂桂花油,而是为了馥园里的几株老牡丹。据说这里的牡丹比何园的牡丹还年长一些。扬州不是长安,扬州有无数的花开放在春天。扬州的牡丹,独占不了鳌头。然而,谢馥春、何园等地牡丹花开的时候,依旧是扬州人乐于去观赏游玩的地方。
时令已是深秋,因为天气原因,今年的桂花到这时节,才特别香。走过写有“谢馥春”三字的牌坊,经过售票处后左转,进月洞门,便走进了馥园。外面的山墙上,爬满了绿色的“老虎”。假以时日,它们会变得亮亮的红,装染秋冬。
以前游玩要买门票,还不算便宜。买过一次。这次忽然发现售票处没人,大门口有免费游玩的喇叭叫着。终于,躲在深闺的谢馥春,敞开大门迎客了。
转进馥园后,满眼是化不开的绿。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小径,不是平铺直叙,稍稍有点弯曲。“曲径通幽处”。踏上小径前,先抬头打量一番:小径左侧,是各种名贵花木。右侧有一汪小水。两座极袖珍的小桥,连接交通。高大的芭蕉树,在扬州倒是不容易见到,印象很深,感觉特好。
从廊柱齐整的走廊,穿过老宅。前面有一个演出广告,叫《千秋粉黛》。广告上介绍,表演包含扬州评剧、评话、评弹、木偶戏等。门口有个小伙子以及现在必须的“码”!演出时间约一小时。有免费茶水赠送。演出却是晚上才有。
往右进入后花园。沿着鹅卵石小路,转到建筑物后。青砖灰瓦的建筑,是不多见的扬州古典建筑类型。屋檐飞翘,高耸入云。花园虽小,五脏俱全。其中三株古老牡丹,是园主人栽种于同治年间。老牡丹经历了同光宣三朝,经历了军阀混战,经历了中华民国,经历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幸福的七十多年!
每年春天,老牡丹花繁叶茂,勃勃生机。与牡丹相依相伴的,是花相芍药。只是这个季节,花王、花相,都失去了颜色。虽然叶子还在勉力支撑,身体还是倒伏了不少。牡丹的枝,芍药的干,撑不起一个秋日的凋零。这不是宿命,而是自然规律。
老宅,如今是展示馆,也是研学基地。谢馥春主打的鸭蛋粉,有高中低不同档次。低档的可以放入箱笼,当香水使用。是的,鸭蛋粉的别名,便是“固体香水”。鸭蛋粉又名鹅蛋粉。有关鸭蛋粉的故事,很有传奇性。可惜我这人烂泥巴糊不上墙,这辈子没用过化妆品。默默地走一圈,给谢馥春以精神支持!
除了粉饼,还有种类繁多的香件:主要代表有香囊、香袋、香珠、香串、香扳、香镯、香戒、香牌、香、香笔架、香墨床等。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得我眼花缭乱。在柜台一隅,有众多原料展示。介绍说有川贝子、大黄、血蝎、乳香、末药、冰片、麝香、丁香、肉桂、甘松、藿香、芸香、豆、檀香、樟脑等。细细辨别了好久,不过认出其中很少几种。
馥,如果做到尽善尽美,太不容易!当然,当年的谢老板将店名叫了“谢馥春”,有相生相长的含义。因为老板姓谢,担心被理解为“凋谢”之意,开厂不发旺。便用了“谢馥春”为名,表示谢了不怕,可以复归春天!大概找了“易经起名”大师指点也未可知。
小园子很有意思。一座假山筑成一道门,有点像平山堂的西苑入口。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假山,特色明显。转上那座石板小廊桥,那道芭蕉阔叶,像两排列队的士兵,优雅地等待游人检阅。
红楼梦中,史大妹妹喜欢的“蕉叶覆鹿”,自称“蕉下客”的豪爽浮现在眼前。生错了岁月,无缘与那个有“魏晋风骨”的史大姑娘做朋友,实为憾事。鹿肉,好像只吃过红烧的烹制方式,没在烧烤摊上见到过。
实在喜欢这里的芭蕉,在小桥上坐了很久。待到起身站立,才发现被多少蚊子饱餐。现在居然还有为了生存的顽强,敬佩!身上的大包小包,是它们离开后的馈赠。
转回到进门处,伫立在高大的桂花树下,欣赏桂花盛开绽放的沉沉枝条。
“天香云外飘”?不!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