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松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京一国企房地产倒闭离场成趋势
TUhjnbcbe - 2020/8/9 11:56:00

京一国企房地产倒闭 离场成趋势


数据显示,北京2011年注销了473家地产企业,业内称2008年的数字更多。占沪深上市房企总数约15%的22家上市房企半年报显示,总负债达3985.14亿元,比上年期末增加413.76亿元。 南都制图:宋小伟


谁是那家神秘 死亡 的知名房企?关门房企并非 华南五虎 之一,是北京排名靠前的开发商,在广深有开发项目


摘要: 一个地产大佬的非典型 死亡 ,近日成为房地产业内关注焦点,这家 神秘 房企一个月前决定退出房地产业务并遣散相关团队。


一个地产大佬的非典型 死亡 ,近日成为房地产业内关注焦点,这家 神秘 房企一个月前决定退出房地产业务并遣散相关团队。


昨日,有知情人士告诉南都,该房企并非 华南五虎 之一,而是一家业内排名靠前的北京房地产开发商,在广州、深圳、重庆有开发项目,兼营酒店运营管理等业务, 这家房企在南方的项目和有关业务并未采用母公司的名称,当前其也不便透露进一步详情 。


据透露,该房企的 死亡 属于非典型,转道金融业务的考虑多过资金之困。


北京房企退出


规模不小的房企人散退场,这一消息引起业内纷纷辗转打听,至今此家房企 真面目 仍未揭开。这家 神秘 企业退出房地产业务的决定是在一个月前做出的。房企高层已经解散了公司所有的房地产开发人员团队,转卖和出让手中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地块等,彻底退出房地产开发业务和市场,接下来转行做资本运作、风险投资、运作房地产金融项目等。


由于在南方有相对集中的项目,微博广泛猜测为 华南五虎 之一,昨日南都电话求证,该房企并非南方企业。知情人士向南都称,该房企在广州、深圳、重庆有开发项目,兼营酒店运营管理等业务。据透露,这家房企在南方的项目和有关业务并未采用母公司的名称,当前其也不便透露进一步详情。


北京中原地产等房地产机构对这家房企亦有所知情。在未透露具体名称的情况下,有关人士告诉,该房企并非大型企业。倒闭潮自去年就开始了,两级分化也已成为业内趋势。


该企业是一家总部在北京的国企,房地产开发只是其七大业务板块中比重较大的板块。 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称,其主要经营项目在南方,但是在广东的项目很少, 这家企业不是主流的房地产公司。


这家房企显然是 丢卒保车 。受累地产业务,业绩大幅下滑,急于摆脱地产业务拖累集团发展。一旦房企破产必然成为集团发展的包袱,而选择退出房地产市场,可以减少损失和获得新的资金。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昨日表示,在房地产贷款短期内放松和融资成本上涨的情况下,未来在资本运作、房地产金融领域的利润和机会可能更大。


数据显示,北京2011年注销了473家地产企业,业内称2008年的数字更多。据相关上市公司2012年半年报显示,普遍呈现 利润下滑 、 库存增加 、 资产负债率继续走高 的现象。占沪深上市房企总数约15%的22家上市房企半年报显示,总负债达3985.14亿元,比上年期末增加413.76亿元。


转行金融 重生


事实上,房企关门离场自去年就开始了,且案例非常多,只不过没有报道渲染。这家房企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报道称其是开发了上百个项目的中型房企。 链家地产(微博)分析师常清对南都说,奇怪的是去年最困难的时候这家房企没有离场,而选择今年退出,这就意味着该房企并非 缺钱 而离场,转型才是其主要考虑。


此事一经曝光,地产名嘴任志强(微博)称是 聪明人干了件聪明事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张大伟则表示,这家企业并不是 打不赢才跑 ,其退出房地产业务并非因为资金链问题, 更多的是一种股权交易,这样有资金优势的房地产企业转型做房地产金融输出是趋势。


一位北京业内知情人士昨日告诉南都,这家房企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房地产开发商,虽然参与拍地买地,住宅项目并不知名,公司一贯对资本运作有心介入,也有一定资源。与其说是 死亡 ,倒不如说是 重生 。


常清告诉南都,该企业策略是一种 转型 ,这在业内自去年已开始,由于房地产业的利润在回归,行业的前景并不明朗。房企的转型一是专业化,通过开发产品获利;另一个是利用资金优势,通过运作房地产金融项目获得利润。


上述离场的北京房企转行,将主要涉及资本运作、风险投资、运作房地产金融项目等金融及相关业务。


我觉得这家房企行为属于非典型的,应该属于转型。看它的情况,都不太适应 招拍挂 拿地制度。所以以前拿地容易,价格又低的时候可能比较风光。如果不擅长做房地产开发,而选择资本运作的话,这个战略调整是对的。不过这不是房企的普遍现象。 房地产专家韩世同昨日向南都表示。


离场或成趋势


事实上,这种涉房上市企业退出房地产业务的现象今年以来时有听闻。中恒集团(12.60,0.34,2.77%)就是一例,其原来业务板块包括医药、保健品、房地产和酒店。今年初,中恒集团决定剥离房地产业务,集中精力做健康产业,相关剥离工作在今年一季度完成。


从房地产行业抽身而出的,还有天富热电(7.53,0.10,1.35%)、东方航空(微博)(3.68,0.02,0.55%)、西部矿业(8.10,0.05,0.62%)、江苏舜天(6.18,0.06,0.98%)、酒*酒(51.71,1.32,2.62%)业、安徽金种子等主业非地产业务的公司。


企业高层诸如万科总裁郁亮,*策层面诸如住建部研究人士近期均表态,称分化将成为行业趋势。郁亮表示,未来房地产行业的总体利润是下降的,行业利润将向制造业靠拢。住建部*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表示,调控强周期内的后市判断是 增速减缓,分化加剧 。


调控后 强者恒强 ,已经成为业内共识。而房企的转型之道,或可从股权变动明显增加的苗头中一探端倪。


房地产股权交易今年来盛行。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公开的规模股权交易达到了51宗,已经公开的总交易额就达到了205亿,分别同比上涨21%及56%。相比一季度,二季度的股权交易宗数明显下降,仅仅只有13宗,为一季度的1/3.这显现出,市场有所好转,房企卖股心理有所缓解,但同比依然处于高位。


南都陈琳琳 实习生*河


链接


借道不良信托


地产巨头吞 小鱼


随着信托兑付高峰期的到来,当外界都认为 保兑付 成为所有信托公司当务之急时,拥有信托平台的房地产巨头们却笑了,因为最好的机会来了。


一位来自大型信托公司的华南地区项目负责人向南都透露,今年三季度将有半数房地产信托到期,此前曝出地产信托的兑付危机,对于个别未雨绸缪的信托公司而言,反而是一个低价收购项目的好机会。


去年以来,随着银行信贷的收紧,信托平台几乎成为中小型信托公司融资的唯一渠道。不少房地产公司以年化15%的成本借助信托融资。再加上银监会不断收紧对房地产信托的监管,因此中小型房地产公司与信托的议价能力很弱。伴随着兑付高峰的来临,那些本身条件不佳、开发商实力堪忧、抵押物不充分的项目,岌岌可危。


然而对于股东拥有房地产背景的信托公司而言,不良信托的结果就是全额接盘。 去年以来,资产管理公司、私募基金和地产产业基金都在忙着找信托买盘,只要价格够便宜,想捡的人还是很多的,不至于闹到最后必须违约。 一位不愿具名的信托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对南都透露。他分析称,目前一般的房地产项目融资比例在40%左右,也就是说,如果项目兑付困难,以4折收购还是划算的。收购未完成的廉价项目相当于廉价扩张。


该负责人向南都透露,如果项目是以股权形式包装的,这意味着房地产商无法按时兑付后,信托公司将获得项目所有权,而个别股东拥有地产背景的信托公司几乎可以以4-5折的价格获得中小地产商的优质项目。


除了外部的基金对接之外,各信托公司也各自 大显神通 :原信托计划增发或借新还旧、延期兑付、信托公司成立自己的资金池产品对接、不同信托公司之间传递项目权益等等手段都屡见不鲜。总之,优质地产项目从来都不缺买家,而不少中小型地产商则由于资金回笼不畅而被大地产商曲线 吃掉 。

1
查看完整版本: 京一国企房地产倒闭离场成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