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东汉末年董卓乱政以后,很快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东汉政权一步步走向崩溃,从朝廷到地方逐失控,随着局势进一步恶化,东汉政权一步步走向灭亡,行将就木。及至曹操受封魏公时,东汉朝廷的军政大权已经落入曹氏手中,东汉名存实亡。赤壁之战后,形成了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的局面。随着曹丕、刘备、孙权先后称帝自立,由此诞生了曹魏、蜀汉和东吴三个政权。
三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战乱频仍,民不聊生。不过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那么三国是如何走向统一的呢?
司马昭灭蜀,开启三国统一的第一步
虽然晋文王司马昭在历史的名声非常不好,弑君、谋篡成为他洗不掉的污点。但是就历史史实而言,司马昭还是有自己的历史功绩的,而且功绩不小。最典型的功绩,就是启动伐蜀之战,迈出了三国归晋的第一步。
公元年8月,18万魏军兵分三路伐蜀。魏军的作战意图是,钟会率领伐蜀主力10余万人,从斜谷、骆谷的大路进攻汉中;邓艾和诸葛绪各领3万余人马,从陇西方向牵制蜀军。邓艾沿甘松、沓中阻击姜维,诸葛绪进占武街、桥头,切断姜维的退路。邓艾和诸葛绪前后夹击姜维,防止姜维退往汉中。以便钟会所率领的魏军主力等迅速占领汉中,进而打开通往成都的通道。
虽然后来出现了一点小变故,使得魏军的作战意图未能实现,而且非常被动。但是邓艾所领的偏师,却在伐蜀之战中立下奇功。他从蜀军没有设防的阴平悄悄进军,改变了原来的作战计划,但是却由此成功打开了局面,打通了魏军通往成都的通道。
邓艾率部一路向成都杀来,蜀军完全抵抗不住,面对强势的魏军,蜀军望风披靡,只能是节节败退。后来邓艾大军围城,成都城中的蜀汉后主刘禅在光禄勋桥周的建议下,不战而降,投降了邓艾。刘备努力建立的蜀汉,诸葛亮苦心经营的蜀汉,在刘禅决定投降那一刻,灭亡了。
公元年1月,蜀汉灭亡。诸葛亮多次北伐曹魏,没有取得任何战果,后来反而是曹魏灭掉了蜀汉,谁能想到呢?
司马炎逼魏帝曹奂禅位于自己,曹魏灭亡
虽然蜀汉是三国第一个灭亡的,但是就实质而言,曹魏才是严格意义上第一个灭亡的,因为早在司马昭灭蜀之前,曹魏的军政大权就落于司马家族手中。虽然曹魏后期的皇帝名义上还姓曹,但大家都知道曹魏真正的皇帝是司马氏。
曹魏后期,辅政大臣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然后逐步控制了曹魏,使得朝政大权渐渐被司马家族所控制。司马懿从重臣化身为权臣,曹魏在司马家族手中不会保存太久。
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先后执掌曹魏。在他们的操作之下,司马家族对曹魏的控制,日趋巩固。特别是是在司马昭执政时,他已经具备了改朝换代的能力,而且他本人也有谋朝篡位的野心。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的就是他。就在司马昭紧锣密鼓准备废帝自立时,曹魏傀儡皇帝曹髦不甘心做傀儡,主动讨伐司马昭,结果被司马昭的心腹贾充所杀。曹髦遇害,给司马昭带来了极大的政治压力,也迫使他中止了废帝自立的步伐。
灭蜀之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后,司马昭受封为晋公,进位相国,加九锡。灭蜀之战完全接受以后,司马昭受封为晋王,进位相国,加九锡。此时的司马昭和皇帝并无二致。但是司马昭却在彻底前夕,因为因为患病突然死去。司马昭死后,他的嫡长子司马攸继承了他的政治遗产,不久就逼迫魏帝曹奂,禅位于自己。公元年2月,司马炎在洛阳受禅称帝,建立西晋政权,曹魏灭亡。
西晋六路大军伐吴,成功灭掉东吴,三由此归于一统
西晋建立以后,原先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了,三国中只剩下东吴还在苟延残喘,凭借长江天险和西晋进行对峙。
虽然当时西晋的国力远在东吴之上,政治形势也比东吴好得多,但是考虑到民生和老百姓需要休养生息,所以晋武帝司马炎并没有急着伐吴,而是一面发展民生,一面为伐吴做准备。
一直到到西晋建立15年之后,晋武帝觉得伐吴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就绪了,就等他一声令下,就可以展开伐吴之战了。公元年十一月,西晋灭吴之战正式开打响。西晋出动20余万大军,兵分六路、水陆并进征讨东吴。
虽然东吴有所谓的长江天险,但是奈何自身实力远弱于西晋,而且东吴国内的政治非常糟糕,皇帝昏庸残暴,朝政一团糟。东吴根本没有和西晋抗衡的资本。
西晋大军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击溃了东吴的所有抵抗力量。公元年三月,东吴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