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您注意了没有?尽管有人说,是三个苹果改变了整个世界,但在中国的古典诗文里,却唯独找不到苹果的身影。倒不是古人觉得苹果不值得吟咏,而是因为那时候,根本就没有苹果一一既没苹果这个词,也没有我们今天吃的这种,又大又圆甜香清脆的果实。这话说起还真有一段历史呢?
也就是到了万历年间,农学家王象晋编纂的《群芳谱》里,第一次把苹婆果简写成″苹果″,说它出产在北方。没熟的时候是青绿的,熟了之后半红半白,或者完全红透,光亮可爱,几步之外就能闻到香气,吃起来口感甘松。
康熙年间,北京的苹果依然金贵。皇帝为了表现隆恩浩荡,在南巡途中,用一盒苹果赏赐了宿迁的河道总督。与此同时,在地球的另一头儿,一个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正巧砸在了牛顿的头上,不知不觉间,世界真的要改变了……到了乾隆年间,雍容华贵的苹果,不仅皮薄味甜,而且让人联想到平安吉祥,太平盛世等好词儿,于是,成了宴席上必备的四鲜果之首,淡淡的余香至今留在相声汉满全席里。
然而,很多人想不到的是,我们今天市场上常见的本地苹果,却不是乾隆盛世时的北京苹果,而是来源于遥远的太平洋彼岸的旧金山。19世纪中叶,有位爱好园艺的美国牧师倪维思先生,来到山东烟台,他在传授的同时,开辟了示范农场,引进了果大瓤脆,皮红肉硬的旧金山苹果品种加以培植。这种苹果,虽然没有我国土生苹果气味清香,但却产量高,易储藏,很快被当地农民接受并推广,命名为金山苹果。20世纪初,又与本地苹果嫁接出了,日后享誉中外的品种青香蕉,不仅让烟台成了著名的苹果之都,也促使苹果,广泛种植于中国北方大地上,成为这一地区最大众化的水果。
古罗马散文史江澜著散文京东查看已下架苹果,确切地说一个红红的苹果。在常人的眼里,可以是不屑一顾的,但在我的心里,比王母娘娘的鲜桃还要珍贵。
每当我走在街上,听到水果小贩:卖苹果,红富士苹果!″那一声接一声的么喝,每当我走进水果超市,看到那一堆堆红红的苹果,每当我去亲口品尝那红红的苹果的时候,回忆的翅膀,就把我带回金色的童年,让我去追寻那个特殊的年代,同时,也让我更加怀念已故的奶奶。
记得在我6、7岁的时候,家里有一口紫檩色的老柜。那可是奶奶一生中,唯一值钱的家当,里面装的衣物,我不觉得稀罕,唯独对柜子里的苹果垂涎三尺。在我的记忆里,柜子里的苹果长年不断。想啥时吃,只要和奶奶说一声就行。但奶奶不让我自去拿,得由她来分发。当时,我也觉得纳闷:奶奶为啥不让我去拿呢?原因有二:一是怕那柜盖伤了我细皮嫩肉的手,二是让我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现在,我生活习惯的养成,与当时奶奶的教育有关。
那年冬天,我患了感冒,连续多日高烧不退,后来得了百日咳。到了夜里,一声接一声地咳嗽,吃了药也止不住。奶奶就用小刀把苹果削去皮,再切成扇形的小圆片儿,小心翼翼地放到我的嘴里,让我慢慢地咀嚼,她在一边全神贯注地看着我。
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应时的苹果,对于一个农村家庭的孩子,不能不说是一种偏得。那是左邻右舍的孩子,连做梦都想不到的事儿。我却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每当想到这些,心里总是美滋滋的,有一种难以言表的自豪感。
在平时,当奶奶给我发放苹果的时候,我说:″奶奶,您吃吧!奶奶不吃,我这牙怕酸,嚼不动!当时,由于我年龄小,一时还蒙在鼓里。对此,却信以为真。心想,莫非她真的怕酸,牙口不好,真的嚼不动?
于是,我就大口大口地吃着又甜又脆的苹果,奶奶看我吃得开心快乐,她的眼角也带着甜甜微笑。后来,当我长大了,我才明白:当时的奶奶哪里是怕酸,又哪里是嚼不动,她何尝不想吃苹果呢?她是舍不得吃啊!她那是一种善意的慌言。那是对孙儿的一片爱哟!
我还记得,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当时7、8岁吧,放了寒假,奶奶带着我,到屯子西南的大草甸子上拾柴禾。临行前,她这次都要带上一个苹果,偷偷地用小手绢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目的是,让我在吃苹果时,得到一份意外的惊喜。也为她这个魔术师在演出之前打下铺垫。大慨是年龄所至吧?我把跟奶奶拾柴禾作为一和娱乐。因此,每当奶奶说要外出拾柴,我就乐此不疲。心想,外界的大自然真美,走出户外,总比关在屋子里看书、写作业好多了。所以,心中的愉悦,自不必说。尤其到了大草甸上,那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让人心旷神怡。那片草甸十分空旷,让人一眼望不到边。当时,我那颗赤诚的心,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那会儿,我早己变成了一只欢快的小鸟,飞向辽远的空中……
一会儿,我又像一只小马驹儿,在一望无垠的草甸上,拽着一个挠爬子,撒着欢儿,风风野野地绕圈跑。奶奶怕我累着,冲着我大声喊:你慢点,别累着!″不说还好,听到奶奶的喊声,我跑得更欢了。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来疯″吧?当我来到奶奶跟前,将满满的一爬子柴禾卸下来时:″奶奶,没事的!″她用手为我抹去脑门儿上的汗水,然后,笑着对我说:坐下来歇一会儿,奶奶给你变戏法!那好啊!″我乐得直拍手。说完,她坐在一堆柴禾上,对我说:你先把眼睛眯上,奶奶给你变苹果!开始时,发把眼晴闭得紧紧的,到后来,我给眼晴留了一道小缝儿,心想,看看奶奶的葫芦里,究竟卖地是什么药?说话间,奶奶的戏法开演了。只见她双手捂着手绢包儿,又不停地在空中画弧线,左一圈儿右一圈儿地摇晃着,大约过十几秒钟,只听她说:″来喽!其实,这″戏法″的过程,让我看得一清二楚。但我这是假装睁开眼睛。这时,一个红红的苹果,出现在我面前。奶奶伸手递给我:吃吧,吃完了再挠柴禾!″
时间如流,岁月如梭。一转眼,就是50年,半个世纪,″弹指一挥间。″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
在琳琅满目的水果中,我却对那红红的苹果爱之有加。
自己成家以后,这回我该给奶奶买水果了。但每次去买水果,我都要买一份红苹果。一看到它,我就觉得心里暖暖的,口中甜甜的。
奶奶在生活中,最爱吃的水果,就是苹果。
那年,她得了脑中风。我去超市给她买回苹果和香蕉。我把剥去皮的香蕉,一小块儿送到她的嘴里,她慢慢吃下了。当她看到那红红的苹果,她冲我直摆手,然后,指指她的嘴,用她的肢体语言告诉我:她吃不得了!我用刀把苹果切开,然后,用汤瓷一层一层地在上面挠,把苹果挠成带汁的果酱,一瓷一瓷去喂奶奶,她虽然吃得慢,嘴也不听使唤,尽管这样,我也觉得挺开心。似乎只有这样,让我尽到了孝心。也完成了晚辈的责任。
奶奶病故后,遇有节令,上坟时,我都要带上苹果。心想,把苹果作为贡品,也让她老人家,在那个冥冥的世界里平平安安。
在我大脑的屏幕里,那一个大大的、圆圆的、红红的、甜甜的苹果,永这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8.18.18.18分于盘锦
==========================
原创作家简介:董凯.中国乡土诗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祖籍:内蒙古通辽,现居辽宁盘锦。
#印巴交火一名印度军官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