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欢快的童谣奏出了端午佳节的喜悦。为营造端午佳节的氛围,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我校精心开展了“粽情端午”主题班会。各班老师利用班会时间带着孩子们了解“端午的起源”“端午的习俗”以及“粽子的包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端午节的那些事儿吧!
端午的起源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时间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在传承和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内容丰富。
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之一,相传源于古时楚国人舍不得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之后每年五月初五便以划龙舟的方式来纪念屈原。赛龙舟演变至今,已经成了一项有广大民众基础的体育娱乐活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龙舟赛的规模日渐宏大、隆重、热闹,成为端午节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人以精神愉悦和美的享受。
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必备的美味食品,有了粽子,才有端午节浓郁的香味。吃粽子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呢!据说,以前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为什么呢?枣粽谐音为“早中”,早日考中,榜上有名。因此,现在也有很多家长做枣粽给考生吃哦!
插艾草
俗语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农历五月进入初夏梅雨天气,虫蝇蚊蚁众生,因此家家户户都以菖蒲、艾条插于门口或悬于堂中,用以驱虫。艾草是一种药用植物,利用其挥发的药香味净空气、驱蚊虫,真是一举两得!
戴香囊
戴香囊也有驱蚊虫的作用。香囊里面的香料,是用中草药苍术、白芷、山柰、菖蒲、川芎、芩草、甘松等配制的,佩戴在胸前,香囊不时散发出阵阵药香,香气袭人,对流感、白喉、水痘等幼儿常见传染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还有驱虫防毒之功效。小小香囊不仅是端午习俗,而且蕴含了前人智慧,有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和科学元素。
绑五彩绳
端午节除了戴香囊外,还会绑五彩绳。中国古代以五色为吉祥色,以红、*、蓝、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合并成缕索,在端午节这天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系在孩子的手腕、脚腕。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据说戴五色绳的孩子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五彩绳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节在我们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年,端午节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
这个假期,我们南师大相城实小的“日新”学子是如何过端午节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内容丰富的小报做起来
菖蒲、艾草挂起来
心意满满的粽子包起来
香甜可口的粽子尝起来
甜甜的粽子是思念青青的粽叶是惦念粘粘的糯米是挂念简单的祝福真诚的问候生活美好也充实
文案:许静
图片:各班老师
编辑:吴薇
审核:郭海霞
请点亮文末“在看”,支持我们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