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松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艾家人middot药香香药的功效
TUhjnbcbe - 2021/3/1 14:08:00

(一)祛邪避秽洁身防疫

人们很早就发现了香药祛邪避秽的功效,并且将香药的这种特性与礼仪祭祀相结合。古人认为五月蚊蝇众多,疾病流行,所以称五月为恶月。而人们发现用香草可以达到洁身祛病、预防瘟疫的作用,所以用香草沐浴不仅被用于疾病预防,更演变成一种仪式,如《大戴礼记》中记载“五月蓄兰,为沐浴”,屈原的《九歌·云中君》中也有“浴兰汤兮沐芳”之语。

对于香药为何会有这种作用,《神农本草经疏》中有这样的解释:“凡邪恶气之中人,必从口鼻入。口鼻为阳明之窍,阳明虚,则恶气易如。得芬芳清阳之气,则恶气除而脾胃安矣。”《苏合香疏》更是对香药的特性做出了概括:“苏和香聚诸香之气而成,故其味甘,气温无毒。凡香气皆能辟邪恶,况和众香之气而成一物者乎?其走窍逐邪,通神明,杀*精,除魇梦。温疟虫毒宜然矣,亦能开郁。”作为奠定中医基础理论的《*帝内经》中,就载有专用于避瘟防疫的“小金丹”一方,此药以辰砂、雄*、雌*、紫金四种金石类香药合成,每日服用,即可防疫。后世以香祛疫的名方极多,到清代,特别是宫廷中,香药更是成为瘟疫流行时必备的药品。

(二)健脾开胃纳谷消食

香药还有健脾开胃之效。《颜氏香谱》载“五脏惟脾喜香”,《*帝内经》谓“香入脾”“土爱暖而喜芳香”。《说文解字》言“芳也,从黍,从甘”,甘入脾,香药则多入脾经。如檀香、甘松、丁香等,均为健脾开胃的良药,有纳谷消食的功效。中医认为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强健,水谷得运,气血充旺,方得化生精、气、血、津液,以济脏腑、经络、四肢,以及筋肉、皮、毛等。所以用香养脾,被古人视作养生之本。

(三)透达经络疏通气机

香药多温香走窜之性,可透达经络,疏通气机,入心开窍。这可以认为是香药最基本的特性,所以香药对治疗中风昏厥、热病神昏以及由七情郁结、气血逆乱所致的神明内闭等症可有速效。《*帝内经》载有芳香温通法”:“痛痹,心痛,有寒故痛,温则消而去之”,这种方法就是使用了香药温香的特性。所以香药多用于治疗急症,如北宋《苏沈良方》卷十五载有两个用苏合香丸抢救危重病人的医案:北宋淮南监司官谢执方呕血不止,造成手足皆冷,鼻息已绝,医者马上用半两苏合香丸灌下,病人很快就苏醒了;另一个病例记载,有一个船工因长期患有伤寒而昏迷,鼻息皆无,人们都以为此人已死,但发现他的心窝尚暖,于是给他灌下四丸苏合香丸,他立即苏醒了。苏合香丸是用多种香药制成的合香,很多单品香药也都有这种作用,比如麝香通窍之力就非常明显,清代张璐《本经逢原》中对麝香有这样的记载:“麝香辛温芳烈,为通关利窍之专药。凡邪气着人,淹伏不起,则关窍闭塞。辛香走窜,自内达外,则毫毛骨节俱开,从此而出。”所以凡是急症,多会用到麝香。因为香药可以送达药力至寻常药物难及之处,所以方剂中使药,一般都用到香药,以达到走窜通达之效。

香药健脾,故可疏通气机,宣化湿浊,消胀除痞。如古人称糖尿病为消渴症,即由湿浊内聚,积热内生,火炎于上以致运化失职、代谢失调所致。《*帝内经·奇病论》即言可用香药医之:“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香药中有很多药物都有类似效果,如《本草正义》对于苍术有这样的评价:“气味雄厚,较白术愈猛,能彻上彻下,燥湿而宣化痰饮,芳香避秽,胜四时不正之气,故时疫之病多用之。”《本草纲目》中记载花椒也有类似功效:“人脾除湿,洽风寒湿痹,水肿泻痢……”此外,如松香、佩兰、藿香等均有芳香化湿、悦脾畅中的作用。

-完-

小伙伴们好,先跟大家说句悄悄话。

因为

1
查看完整版本: 艾家人middot药香香药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