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松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国产ldquo神药rdquo仍畅
TUhjnbcbe - 2021/4/26 16:19:00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终端用药最大的问题在于用药结构不合理,最大的空间也在于调结构,也可适当缓解医保压力。

《财经》记者贺涛/文王小/编辑

尽管自年以来,中药注射剂不断遭遇坏消息,但新出炉的统计表明,它仍属畅销的药品品种。

米内网日前发布的《年度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蓝皮书》显示,年全国最畅销的前20个药品品牌榜中,有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丹红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喜炎平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等5种中药注射剂上榜,占据1/4席位。此次医院、零售药店和公立基层医疗等三大终端。

有业内人士就此评价称,这表明目前中国终端用药最大的问题在于用药结构不合理,最大的空间也在于调结构。

双重不合理,造成巨大浪费

中药注射剂在最畅销药品TOP20榜单中占据1/4席位,带来用药安全问题,也是诸多不合理用药问题中最突出的。

首先从剂型看,中国的注射剂用量就远高于一般国家。药智网联合创始人李天泉做过一个统计,在中国销售额排名前20的西药中,注射剂占了60%;在美国销售额排名前20的药品中,化学药注射剂仅占20%。

“我国注射剂的用量确实太大了。”李天泉对《财经》记者分析,就注射剂而言,中国的销量就占全球总销量的大头,这是非常不合理的现象。以阿奇霉素注射剂为例,年全球销售额为1.54亿美元,其中80%是在中国卖掉的。

第二,中药注射剂位列前20的畅销品种,这是中国药品市场的独有现象。中药注射剂是将中药和注射给药方式“创新”结合的产物,中医并不认可,很少给病人用,大量开出中药注射剂处方的多为西医。

中药注射剂是将成分复杂且不明确的中草药成分直接注入人体,天然就存在较高的不良反应风险。实际上,中药注射剂一直是药物不良反应的高发地带,几乎所有的中药注射剂,均出现过不良反应,可造成人体多种器官功能损害。

如此次上榜的喜炎平注射液,在年9月,就曾因在甘肃、黑龙江、江苏三省发生十多例寒战、发热等严重不良反应,被原食药监总局要求停止销售并召回。

不良反应总是悬在中药注射剂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自年11月首次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当期就有双*连注射剂和清开灵注射液被通报,两者共造成过敏性休克51例,其中3例经抢救无效死亡。

此后17年中,中药注射剂多次上榜,提示安全隐患。《财经》记者梳理,截至目前,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已发布76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共涉及药品76个,其中有17个中药注射剂产品,占比22%。

中药注射剂的适应症,是按照中药标注,十分宽泛,比如活血化淤、清热解毒类的中药注射剂,很多科室都能开。这种盲目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现象,无疑增加了不合理用药的风险。

中药注射剂已成为药品产业的一个支柱。米内网数据显示,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中药注射剂的总规模超过亿元,其医院医院的市场份额合计超过八成。

前述蓝皮书的统计也显示,医院、零售药店和公立基层医疗等三大终端,药品总销售额从年的亿元,增长到年的亿元,增幅很大。但增速在逐年放缓,从年的21.9%降到年的7.6%。

受*策、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医药市场的整体增速仍将处于下降通道。也就是说,药品销售额的新增空间将不断缩小。这对于中国正卯足力气推动的创新药研发和仿制药一致性都不算好消息,药品升级了,但支付端并没有足够多的新增空间来买单。

而以中药注射剂为代表的“神药”,助推了中国卫生经费的巨大浪费,如果能够把它们从医药市场中赶出去,对于缓解医保的压力具有立竿见影的功效。长期的好处是,淘汰“神药”可以给创新药腾退出增量空间,间接促进中国的医药创新。

仅仅限用,不解决根本问题

射用血栓通(冻干)、丹红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喜炎平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等5种销售额居前的中药注射剂,在年均出现了销售额下滑。

这与医保部门对中药注射剂的限用有关。年发布的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中,对39个中药注射剂进行了不同程度限制,占入选品种的80%;在受限品种中,有26个限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医院使用将不予以医保报销。

药智网有个“神药”数据库,收录了全国各省市限制用药、辅助用药目录。年以来,有条限用信息。其中,入围前30名的药品全部为注射剂。丹红注射剂居首,年至今被重点监管频次高达26次,涉及11个省市及地方医疗机构。

国家药监局也在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限制,如今年以来要求多个中药注射剂大品种修订说明书,修改注意事项,并添加“禁忌”,如增加了“新生儿、婴幼儿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儿童禁用”等。

临床限用的思路和做法,是一剂慢药。独角兽工作室创始人刘谦告诉《财经》记者,“中药注射剂的利益集团很强大,不会马上消失。”

围绕着中药注射剂,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从采种药材的药农、生产药物的企业,到经销商、医院、药店等,分处在链条的不同环节上,以此为生。

如果不经任何铺垫和缓冲,就将中药注射剂的监管一严到底,整个产业链都可能断掉,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在李天泉看来,中药注射剂市场的萎缩几成定局,继续压缩的空间很大。不过,他认为中药注射剂不会消失,而是最终维持在较少的占比。

理由是,现在的临床用药机制,没有严格约束医生按照循证医学的规律,根据病情和患者经济情况来用药,而按照控制一定的费用指标来运行。“如果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开药的话,我们现在的用药结构会发生极大的改变,中药注射剂不可能上榜。”李天泉说。

如此,根子上的问题没有解决,中国用药结构的不合理问题将长期存在。

其他用户正在看

炮轰高房租次日,我爱我家副总被“逐出家门”?链家老总:这锅我不背

房租暴涨正在惩罚不买房的人?资本抬租抢房?监管部门出手了

*“理财不慎”溯源:地下代客理财江湖调查

红芯陈本峰回应使用谷歌内核质疑:没拿国家基金被比喻成“汉芯”冤枉

刘世锦:中国经济的“要害问题”

监制

李勇责编

涂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产ldquo神药rdquo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