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松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香境
TUhjnbcbe - 2021/5/4 14:31:00
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出名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香,在中国文化中有一套特定的传统。从秦汉到南北朝,从唐宋到元明清,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外来香药与佛教的传入带动了蓬勃的用香文化的发展,并从精神上糅合本土道教与儒家思想,内化为中国文人对于“天人之际、性命之原”的承载。

早在先秦时期,我们现在经常讲到的沉香、檀香、乳香等等还未大量传入内地时,所用香药以各地所产香草香木为主,如兰、蕙、艾、萧、郁、芷、椒、桂、茅类等等,到了两汉时期,产于边陲及域外的沉香、苏合香等等多种香药大量进入中土,常混合多种香药来调配香气。

由于有了真正的香料,汉武帝时的香事变得格外繁盛起来,后世书籍记载屡称不绝:例如《香乘》中记载了焚“月支神香”解除长安瘟疫的事迹;《述异记》记载“辟寒香,丹丹国所出,汉武时入贡,每至大寒,於室焚之,暖气翕然,自外而入,人皆减衣”;《汉武外传》中也记载汉武帝用东方朔“怀梦”香草在梦中与李夫人相见,烧“返*香”使李夫人还*等,其中的神乎仙乎,恍兮惚兮,依然令人咀嚼回味不尽。

魏晋南北朝之后,道教与佛教兴盛,推动了香的使用,也促进了对香药性能的了解及制香方法的提高。唐代皇帝大多信佛,皇室佛事活动频繁,其用香数量之大便可想而知了。不仅敬佛供佛时要上香,在高僧登台说法之前要焚香,浴佛法会上以上等香汤浴佛,而且在佛殿、法坛等场所还要泼洒香水,以示礼佛。

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中记载:“杨国忠家以炭屑用蜜捏塑成双凤,至冬月则燃于炉中,及先以白檀木铺于炉底,余灰不可参杂也。《遵生八笺》之冬时调养中讲到杨国忠用炭屑捏成双凤,冬日暖于炉中,以白檀铺地,香蔼一室。

至此,宋元明清的宫廷用香、文人用香、养生香与宗教用香便构成了中国传统和合香文化的四条重要线索。于是,香也成为了文人名仕、闺阁女子怡情雅趣不可或缺的物品。

“红泥椒殿缀珠珰,帐蹙金龙窣地长”、“青锦地衣红绣毯,尽铺龙脑郁金香”……流传的宫词无不透露着皇家富贵春宵中的暖香热意,花椒、龙脑、郁金、麝香涂墙铺地,沉香木檀香木建成香阁,轻风过处,香传数里,美人对镜梳妆,鎏金镶银的香炉透出轻烟袅娜,富丽堂皇流光溢彩,灯影下摇曳的身姿让人想入非非。

而檀香也是熏焚香的上等香料之一。檀香燃烧时所发出的香味清甜而带异国情调,余香袅袅,其高雅、沉静之气,可使人祥和、平静。檀香可以使呼吸舒缓,也可以增加防病能力。

檀香取自檀香属树种的油脂,在东西方都广受欢迎,是主要香料之一。檀香产于印度、印尼、马来,我国云南台湾、海南、云贵等地也有种植,其中以印度迈索尔所产品质最为上乘。檀香性温,有香气,味微苦,其所散发的香韵清甜而带有异国情调、余香袅绕,能使人祥和、平静,有助于冥想,在佛教仪轨常用来供养诸佛菩萨,进而消除灾厄,除一切烦恼。

檀香香味浓郁且持续时间长久,历来被视为制作香料的首选之物。隋唐女子还喜欢用“傅身香粉”来擦遍身体,不仅可以让细腻肌肤光洁白皙,而且香气会一点点地渗入肌肤之内,使身体自然生香、蕴涵芳华。

比如有一种“梅真香”,是用零陵香叶、甘松、白檀香、丁香、白梅末及麝香少许,研成细末,掺在一起。据记载,宋代后妇女使用的乌发香水、洗澡的澡豆、敷足的莲香散等都不同程度用到檀香。

古今多有爱好檀香的文人,《慧琳音义》载:“旃檀,此云与乐,皆是除疾安身之乐,故名与乐也。”此处的“与乐”即给人愉悦之意。品茶会友之时,燃熏檀香能给人以宁静、圣洁、愉悦之感。近代学着闻一多便有焚檀默坐的习惯,他认为宁神静气焚檀香易使人思绪飞扬,乃东方人所特有的妙趣。故其经常随身携带*铜香炉,以备不时之需。

明清时,檀香木被大量用于制造家具和文房清供,如几案、书桌、画案、笔筒、笔管、砚盒、文具匣、香扇、印等。这一时期的檀香木制品,或依其天然形状略加雕琢、或精雕细刻,纹样繁多。剩下的边角料则用作书房熏燃的香料。

清代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都酷爱书法,他们写字的毛笔笔管多用檀香木制成,笔管装饰精美,有镂雕、彩绘等。乾隆皇帝还曾命人用檀香木刻成“皇帝之宝”印,在诏书上使用,由此可见檀香木的珍贵。现存的大量清宫文物中,许多文房用具都由檀香木制成。

梁简文帝《拟沈隐侯夜夜曲》云:

兰膏尽更益,熏炉灭复香。但问愁多少,便知夜短长。

特别渲染了添香的过程,灭而复燃,连绵不断的香,见证了分别之久、盼归之切与用情之深。“但问”句尤能道出此类意象的主旨,堪称举重若轻,如闻叹息。五代冯延巳《采桑子》的“玉娥重起添香印,回倚孤屏,不语含情。”可谓异曲同工。汉唐直接以熏香喻爱情诗歌不少,蕴含着对爱情的各种体悟。大都是美好缠绵的。在南朝宋《读曲歌》、齐《杨叛儿》中已有“欢作沈水香,侬作博山炉”之句,用博山炉中蒸腾、洋溢的沉香,来比喻心中澎湃、洋溢的欢情,自然生动。而唐代施肩吾《杂古词》云:郎为七上香,妾作笼下灰。归时即暖热,去罢生尘埃。

譬喻尤见谦卑而执着的深情——笼下灰本就是七上香燃尽所化,故以香喻情郎而以灰自喻,可见一心同体。而香在自由来去间便决定了灰的命运,又可见郎与妾间的依存关系。随性与坚贞、暖热与冰冷间的鲜明对比令人动容。再看徐夤《香鸭》云:

不假陶熔妙,谁教羽翼全。五金池畔质,百和口中烟。觜钝鱼难啄,心空火自燃。御炉如有阙,须进圣君前。

来源:网络

喜欢清一阁编辑的文章,

1
查看完整版本: 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