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兰在我国分布极广,多生长于路边灌丛、池泽、溪涧水旁,夏秋季采收,在花未盛开之时割取地上部分,以全草入药,气芳香,味微苦,以后嫩、叶多、色绿、香气浓郁者为佳,是中医临床常用药物之一,也是药食同源中清暑化湿的佳品,很早就记载于《神农本草经》,称之为“兰草”“水香”,而战国诗人屈原《离骚》所云:“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其中蕙、茝(chǎi)均是香草名,而“薰草”俗名就是“佩兰”,是古人多用来做香囊的基本用料。《汉语大辞典》解释“佩兰”为佩系兰草。以兰草为佩饰,表示志趣高洁,故为古人所称道。
日常生活当中,佩兰则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的作用,可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症,头胀胸闷等,也是夏秋之际很好的养生保健常用药物。另外,对于过食肥甘、醇酒厚味之人,出现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发为消渴,而佩兰也是一味很不错的生津止渴之品。
制作香囊香袋
我国古代民间佩戴香囊香袋的习俗极为古老,《礼记?内则》载:“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栉徙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这里所说的“衿缨”是编结的香囊;“容臭”即指香袋中的香药。在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文物中,就有香囊一物,据检测,里面就有佩兰。
一般而言,简单的香囊、香袋内仅仅装以佩兰或者艾草一味,较为讲究的香袋可以功效不同,里面装有白芷、丁香、苍术、木香、香薷、香附、甘松、官桂、藁本、辛夷等,可以避邪除秽、防疫驱虫等,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宋代《太平圣惠方》中均制作香囊香袋的香方,其作用就是“令人不染”。把佩兰放入香囊内佩带具有芳香化浊辟秽的功效,可以预防多种呼吸道疾病。
制作药枕
佩兰古时又称为“醒头草”,将佩兰至于枕芯做内枕,枕内的药材不断挥发,可借头温和头上毛窍孔吸收作用透入体内,通过经络疏通气血,调整阴阳;另一途径为通过鼻腔吸入,经过肺的气血交换进入体内,此所谓“闻香治病”的道理。佩兰等药材做药枕可起到芳香行散,开窍提神之功效,有助于治疗鼻塞、神经性头痛、感冒性头痛。但需要注意的是药枕宜定期更换枕芯,以一个月至三个月为宜,夏天宜常晒晾,以防发霉变质。
冲泡药茶
鉴于佩兰良好的芳香化湿,醒脾开胃的作用,所以夏季拿佩兰10克,洗净切碎,冲入开水泡10分钟,有解暑避浊,化湿和中的功效,适用于感受暑热导致的全身不舒、胸腹闷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也可以治疗夏季进食冷饮、凉水、水果过多所引起的消化不良以及治疗疰夏所出现的困倦乏力,食欲不振、长期低热、消瘦口渴、皮肤干燥等,确实为夏令解暑佳品。如夏季被蚊虫叮咬,还可以将佩兰叶搓出水后搽于被咬处,可立止蚊虫叮吸之瘙痒,如加配藿香泡酒外搽则疗效更佳。若将佩兰煎水沐浴,则如古人所说“煎兰划汤沐浴以祛病”,可以除污秽,预防和治疗多种夏季皮肤病的发生。
另外,《*帝内经》曾云:“五味入口,藏于脾胃;以行其精气,津液在脾,令人口甘,此肥美所发也,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其中的兰,就是佩兰。可用佩兰叶50克,水煎服或热水浸之代茶饮,可用于治疗胃热引起的口臭、口苦、苔腻等症久不能除者,确有良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阴虚、气虚者忌服佩兰,如《得配本草》云:“胃气虚者禁用。”所以如果平素大便稀溏,饮食不化,还是少用佩兰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