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吃粽子、戴香囊、采艾蒿等都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的积淀。为了让这些优秀的文化得到传承,并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和体验端午节,过一个有意义而又难忘的节日,在端午节到来之前,九幼开展了“浓情端午浸润童心”主题活动。
端午节习俗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悬挂菖蒲、艾草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
佩香囊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
赛龙舟
在湖南汨罗县,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
端午食粽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
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感知端午老师通过讲述故事、欣赏图片、观看节日相关的视频,引导幼儿追溯端午习俗由来,讲述屈原的故事。知道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五为端午节。
走进端午小朋友们,在初步了解端午节的相关习俗后,动手画出可爱的粽子宝宝们、用剪刀剪出粽子的形状、还有的小朋友是自己折粽子的,体验到了集体共度端午的快乐。
我要做红枣绿豆粽子、我要做鲜肉粽子、我要做糯米粽,我们要自主设计自己的粽子形状和口味啦,好期待呀!
看,这是我们设计的粽子怎么样,是不是非常特别呢?
我们完成啦!猜一猜、认一认,我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我做了四个粽子,爸爸、妈妈、弟弟和我一人一个!一个个粽子,在孩子们小巧的手中成型了,形态各异,充满童趣。
我和我的粽子宝宝一起合照
手工粽子送给你们,端午节安康。
我包的粽子有点小,可是是猪肉馅的,这样我才能全部吃到肚子里面。
龙舟,划起来,
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表达所了解的端午!
五月五日午,
赠我一枝艾。
—文天祥《端午即事》
艾蒿独特的清香萦绕在整个教室,孩子们第一次知道,原来除了香香甜甜,闻起来还有点“臭臭的”。
“端午采艾,悬门户上”的传统习俗文化来源已久。孩子们在活动中认识艾草、了解艾草的外形与用途后,纷纷将艾草挂在班级门口,祈愿着以后的生活每天都开心快乐。
通过此次活动,让幼儿与同伴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端午节丰富的传统文化,使孩子感受到了传统节日带来的乐趣,更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相互合作能力,并升华了幼儿之间的情感。
九龙湖幼儿园祝大家:
粽儿圆圆,好事圆圆,端午安康。
END图文/杨翠
编辑/邹航雨
审核/符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