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小年忙,
擦窗扫地净灶膛;
送得灶王上天去,
多多美言迎吉祥。
为了让孩子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通过多种活动形式,了解小年习俗文化,感受小年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天新方象·林博士感统中心就给大朋友小朋友们介绍一下小年的由来和习俗。
小年的由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汉族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当然,这只是汉族民间的传说而已,是不足为信的。小年习俗,建议和孩子一起完成祭灶王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等,以表自己真诚祭拜灶王爷,为的就是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扫尘土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开始打扫房屋,清洗家什,擦窗拭镜,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拔出旧的各种尘垢不祥,做到窗明几净,焕然一新,契合除旧迎新的美好寓意,也为新年的到来做好准备工作。因“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去,既指庭院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各种不快。小朋友也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加入“扫尘”的行动当中哦!剪窗花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可以随手创造出一张张千姿百态的图案。喜鹊登梅、孔雀牡丹、鹿鹤桐椿、五蝠捧寿等等,贴满家中的角角落落,不但装点着节日的浓浓氛围,更传承着中国几千年的生活智慧。贴春联小年以后,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民间讲究“每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吉祥的话语,喜庆的中国红,像一张张写满吉利的福印,庇护着全家的平安幸福,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新年祈愿。沐浴理发除了家里要焕然一新外,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沐浴、理发,褪去过往的晦气和不快,开启新年吉祥顺利的好兆头。吃灶糖灶糖是古老的汉族传统名点,既是春节年节食品又是祭祀用品。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俗话“二十三,糖瓜粘”,过小年人们会买一些糖瓜、麻糖等供奉灶王爷,祈求灶王爷吃了糖瓜后嘴能甜一些,在玉皇大帝面前多美言家里几句。吃饺子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尤其是在北方,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小年,意味着一年的结束,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我们一季季更新着尘封的心境,迎接新的一天。愿你来年,常怀喜悦,不忘微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