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杜堇《玩古图》绢本
(局部)故宫博物馆藏
明代是个追求闲雅的时代,文人生活精致,物质生活丰富。焚香、点茶、挂画、插花为上流社会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其中以焚香为风雅时尚之首。
濡笔漫修高士传,焚香遍读古人书。
——元末明初陶宗仪《题沈继先东林小隐》
▲明代仇珠《女乐图》绢本
(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人在诸如雅集、宴饮聚会、美容、饮食等日常生活中使用香料,香料成为具有高雅格调的贵族日常生活必需品。
▲明代仇英《西园雅集图》绢本
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谢环《香山九老图》绢本
(局部)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明代仇英《梧竹书堂图》纸本
(局部)上海博物馆藏
明代文人注重生活的情趣和品位,陈设香具,除师友间研学悟道外,也会举办香事雅集,吟诗颂香。在明代的雅集中入香席者须得心清意定,焚香宴坐,吟诗咏歌,消遣事虑。明代文人闲情雅致的生活需以焚香助兴,营造出高雅清香的环境,燃香为生活增添了雅趣。
▲明代李士达《岁朝村庆图》纸本
(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贵族宴饮聚会时焚香助兴,达到精神上的愉悦与享受。清代叶梦珠著《阅世编》记载宴饮时:“上陈小铜香炉,旁列香盒著瓶,值筵者时添香火,四座皆然,香薰四达。”
▲明代唐寅《王蜀宫妓图》绢本
(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流行以香料来香身护肤美发,注重养颜护肤的明代女子,也会在护肤品中加入香料,不仅利于容颜永驻,芬芳香味也让她们更加迷人。例如,古代人普遍蓄有长发,对长发的打理是必要的。因明代宫廷人员众多,内务府秘传“头油香”香方,其制合十分讲究,用到诸多香料:“新菜油十斤,苏合油三两,*檀香五两,广排草去土五两,甘松二两,茅山草二两,三奈一两,辽细辛一两,广零陵三两,紫草三两,白芨二两,干木香花一两,干桂花一两。”这种护发头油中添加了如此之多的香料,可见明代宫廷日常生活中对于香料的应用是多元化的。
▲明代仇英《人物故事册》绢本
(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人常用香料熏香居室,以达到驱逐污浊之气,净化环境,美化居室。明代陈继儒撰《小窗幽记》曰:“焚香啜茗,自是吴中习气,雨窗却不可少”。窗前听雨时,配合饮茶焚香,别有一番雅趣。
古人以熏香来修身养性,明代高濂著《遵生八笺》中载——龙楼香方:“沉香一两二钱、檀香一两三钱、片速五钱、排草二两、唵叭二分、片脑二钱五分、金银香二分、丁香一钱、三奈二钱四分、官桂三分、郎台三分、芸香三分、甘麻然五分、榄油五分、甘松五分、藿香五分、撒馥兰五分、零陵香一钱、樟脑一钱、降香二分、白豆蔻二分、大*一钱、乳香三分、硝一钱、榆面一两二钱,散用。如印饼,和蜜去榆面。”此香为宫中内府香方,可散用打香篆焚烧,也可加炼蜜制成香饼。龙楼香香气沉厚清远,醒神怡情、清净舒心,啜茗味淡、坐雨闭关时皆可焚烧此香。
▲明代丁云鹏《漉酒图轴》纸本
(局部)上海博物馆藏
明代人乐于享受生活,香料成为养生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调味佳品,香料制酒不仅使酒更加香醇,而且可以达到养生保健的功效。明代宋诩撰写《竹屿山房杂部》,并在“酒制”中记载了包括菖蒲酒、希莶酒在内的十五种用单一香料制成的香酒,在该卷最后还录有包括杏仁烧酒和长春酒在内用多种香料制成的香酒。杏仁烧酒中选用艾、芝麻、薄荷叶、小茴香等在内的近十种香料来制酒,长春酒选用当归、川芎等二十四种香料酿造而成。明代高濂撰写《遵生八笺》,并在“酝造类”中记载了包括建昌红酒、五香烧酒等在内的十一种香酒。同时,在“菊花酒”中还提出“凡一切有香之花,如桂花、兰花、蔷薇,皆可仿此为之”。这些风味独特的香酒制作方式为后世的现代制酒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品香是一种生活方式
古人读书最讲究平心静气,知静者,方能致远。“焚香除妄念”,怡情养性,“香”可谓书斋读书的“静中之友”。燃一缕袅袅香气,是对生活诗意的期许。虚无缥缈间是生活艺术的追求,承载了中国人的精神和文化基因。从这一缕暗香中追溯,从未停止对一缕中国香追逐的脚步。
▲希言自然纯天然沉香线香
红榉黑檀双支礼盒套装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文创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