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加行:由无谄诳求诸供具、端严陈设
“无谄诳”分两个方面:物无谄诳与动机无谄诳。“物谄诳”,是指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供品。对出家人而言,是指以“五邪命”的方法取得的物品;对在家人而言,是指以经营屠宰业、短斤缺两等极为恶劣的手段获得的物品;我们与其用这样得来的供品供养,还不如不供的好。供养的梵文为“布拶4”,本意为令生欢喜。我们供养的目的,本来是为了使佛菩萨欢喜,如果我们奉献上述那种供品的话,怎能令他们生起欢喜呢?但是如果已经成办了这样的供物,为了清净自他的罪恶而做供养,如此供养则是好事。
五邪命为:谄媚奉承、旁敲侧击、赠微博厚、巧取讹索和诈现威仪。“谄媚奉承”是指为了从施主等那里获得一些布施,故意装出一副笑脸使别人布施钱财等;如果没有这样的动机,而是出于正直的禀性,说了些中听的话,致使别人布施,就不成为邪命。“旁敲侧击”是指为求供养,间接地向施主等乞讨。例如说:“现
在我尚有足够的茶和酥油,但粮食短缺。”或是“您去年惠施的糌粑1对我帮助极大。”等;如果没有这种求利的动机,而是禀性正直地说这样的话,则不成“旁敲侧击”。
“赠微博厚”是指向别人布施少许财物,以便取得较大的回报。例如向施主奉献哈达2和递茶等,假意款待,内心则希望得到固定的供养和馈赠等大的回报。现在我们出家人常做这样的邪命,还说是“愿者上钩”。如果没有这样的动机,而是禀性正直地对施主殷切款待,也不成邪命。
“巧取讹索”是指在别人不愿意的情况下强做乞讨,以及将他原本打算供养给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或是间接地乞讨。例如说:“某某施主布施的茶和酥油对我帮助很大。”如果没有求利的动机,而是禀性正直地说这样的话,也不成邪命。
“诈现威仪”是指在寮房里随随便便,而在施主等面前装出一副持戒精严、循规蹈矩的样子,以求得到一些布施;如果没有这样的动机,只是为了不让在家居士退失信心而在寮房外装出敦肃的样子,我的胜归依处大宝师长说,这不成为“诈现威仪”。我们这些出家人,像这样置三律仪3于不顾,靠经商等置办财物来做供养,过失远比功德为重大。
“动机谄诳”是指在奉献供养时掺杂有不良的动机,例如为求出名、为讲排场等。正如卓贡仁波切所指出的那样:
即便供三宝,亦欲他人见。
我们所做的每一次供养,全都流于求名求利等世间八法,稍微好些的,其动机也不外乎是求长寿、无病等等。例如,在供“千僧斋”时,心里想的不是积福,而是出名。如果今天有个贵客要到寮房来,便里外打扫,陈设的供品也比往日为丰富,还献上供灯,点燃供香,让室内散发着甜甜的香气,然后坐等贵客光临。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动机?我们应该仔细去想一想!这样的供养,很难说是利大还是害大。有一天,格西奔贡嘉1听说将有一位施主前来拜会,于是把对三宝的供养陈设得好好的,当他坐下来检查自己的动机时,发现自己这样做只是为了施主的情面和讲排场而已,于是站起来,在供品上撒上一把灰,说:
“比丘不应该做假啊!”又将灰整齐地堆成一堆。帕当巴桑结2在定日上部的绕佛道上听说此事后极为高兴地说:“藏地所有的供养中,奔贡嘉的供养是最好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能在世间八法的脸上撒上一把灰!”这一赞叹不是为奔贡嘉所做的供养,而是为他撒的灰。所以我们供养的动机,别说不可为世间八法,即使是为了独自获得增上生3和决定善4也是不可以的,应该尽力以菩提心来摄持,这很重要。
至于“端严陈设”,有些人似乎以为不必如此讲究,对供品的形状和排列十分随便,这样的态度是错误的。供品的形状和排列应尽可能的美观,因为端严陈设供品是自己将来成佛时所具相好的因。
献供时,我们应亲手奉献,如果让弟子和仆人等代做的话,自己不能得亲手献供之福。阿底峡尊者年届耄耋之时,不顾双腿打颤,坚持自己供水。别人说:“尊者啊!您累了,我们来帮您供吧!”尊者回答说:“那么在我吃饭的时候,你们是否会说:尊者啊!您累了,我们来帮您吃吧,而把我应得的食物吃掉呢?”以前,印度那些大法王在做大布施时,并不是让大臣等去做,而是建造一座“布施房”以堆放所施的财物,国王坐在里面亲手布施。因此,修习布施的一个重要关键,就是要亲手奉献。
关于供品,如果自己饮食十分充足的话,食物的“荐新”应该选择最好的来供,而不是选那些腐烂的酥糕和枯*的菜叶。我们大多将
好的酥油和糌粑留给自己享用,而将不好的部分指定为“供面”和“供油”;这样做不等于把自己的福德全都扫光了吗?(帕绷喀大师同时指出:因为酥油灯供的是光明而不是酥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酥油略有变质是可以用的。)那些离事专修、资财匮乏的人,也不必因为自己没钱供养而感到沮丧。如果有足够的信心,供品随处可得。阿底峡尊者曾说:“藏地所有的水都具足八支1,因此,在藏地单供净水即可。”又说:“如果印度有这种报春花的话,我会用*金去买来供养。”
如果我们得不到别的供品,单供净水也能积集很大的福德,八支的每一支都能产生一种功德。按照我大宝师长的说法,如钦·绛贝央(妙音)2的《俱舍论释》中所说:
清凉甘美轻、柔纯无臭味,饮不伤喉胃,具足八支水。供“清凉”水有戒律清净的功德;供“甘美”水有获得胜味3的功德;供“轻”水有身心堪能4的功德;供“柔”水有心相续调柔的功德;供“纯”水有神智清明的功德;供“无臭味”水有净障的功德;供“不伤胃”水有身不生疾的功德;供“不伤喉”水有语音和雅的功德。
杰珠康巴·格勒嘉措起初住在色拉孜茅篷的时候,没有家具和日常用品,一贫如洗,就连供水的碗都没有。当他需要供水时,就将自己的饭碗好好地用水洗干净,然后用它来供水;当需要用它来吃饭时,他便向三宝“借回”,饭后又将之洗净再供净水。其他可以供养的东西,如夏季时盛开的鲜花,上等的树木、水果,澄净清凉之水等等,均可用心观想取来而做奉献。我的大宝师长说:我们也可仿效赤·达波彩佩(增寿)的行持,供养前先诵《供养云陀罗尼》1加持,供养之后做回向善根等。因此我们手里没有供品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要有信心。
在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单单奉献一些水、花等意想的供品就可以了,而将实际的财物设法地积存起来。这种思想将会使他投生在饿*等恶趣中!所以,当我们有实物时,应该选择最好的来供。舍事专修的出家人等也许会想:“我没有财物供养也无妨,有道是:出家人当以修行供养为主,所以我只做修行供养就可以了。”从而一点也不做财物的供养,这种想法会使他今后每一生中都无东西可供。
当我们仅有指头大小的食物和半枝供香时,却仍能以虔诚的心将它们用于供养的话,那么我们的福德就会渐渐地增长,最终能奉献极大的供养,就像格西普穹瓦一样。格西普穹瓦曾亲口说:“我最初供的是甘松,气味辛辣;后来有四合长香可供,气味甘美;现在供的是沉水香和乳香等,气味香馥。”据说此师每配一次香供养,需花费二十二两*金。
又有一些人说:“我是有证悟的人,菩提当在修持中求,靠那些外相是不能成佛的。”这表明他们对佛法的理解极为贫乏!那些登地的菩萨尚需化身千百万,以百臂、千臂等经劫供养诸佛,何况你我之辈?认真想一想这个道理,然后我们应该用现在仅有的这个身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做供养。
关于献供的具体方法,这里以供水为例,稍作表述:必须先将供杯仔细地擦拭干净,然后将供杯一字排开放在供桌上。应当避免杯与杯之间的间距过远,否则将与师长分离;也应当避免两杯相触,否则就成为钝根;供献时如果发出响声,也将导致疯狂等等。空的盛器放在供桌上会减少我们的福德,所以在排列前,应先将供杯叠成一叠,往最上面的碗里注入少量的水,并诵三种子字1加持,随后倒少许水到下面的一个杯中,再放到供桌上。依次重复进行整个过程,直至所有的杯子都排列在供桌上。这样的话,就没有一个杯子是空的。在献供(注水)时,如果单用一只手来做是不恭敬的,应该像为一位大王敬茶那样。注水时,水流的变化应该像麦子一样:两边细、中间粗。如果水太多溢出杯外,将导致破戒;反之,如果水太少,又将使受用减少。所以,水线应低于杯口约一粒麦子的距离。至于酥油灯,应该十分明亮才是,因为这是一种光明的供养。(帕绷喀大师又指出,作为长寿的缘起,供灯燃烧应尽可能地持久。)鲜花等其他供品的供法均照此类推。经2中说,每一种供品都有十种功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