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转眼又到腊月廿四小年夜了。唉,时间快得如小时候写作文时常用的一句话“光阴如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间,又是一年“廿四夜”了。曾记得,儿时家乡巽宅的“廿四”,早已“年味”满满的,时不时响起百子炮,时不时传来“推年猪”的响动,小孩子过年的新衣服也已准备妥当了……虽然带着生活的苦涩,但充满着憧憬与期盼。每年“廿四夜”这一天,天还亮着,爸爸提前就从山上收工回来了,帮着妈妈烧火做饭。妈妈系着“帆单”做菜,桌上有一年吃不上几回的猪肉,或鸡肉,或鸭肉……全家人还未上桌,我偷偷的从桌上拿了一块切得小小的肉往嘴里塞。小妹们眼热了,便向妈妈告状。妈妈半真半假的呵斥几句,便给小妹们各夹了一粒肉。我眼红了,又去“偷”了一粒,跑了……吃了晚饭,妈妈开了上锁的柜子,拿出瓜子、花生,放在铁镬里炒着,还有“派塘嬷”送的炒米糖。我抢着炒米糖吃着,又去抓瓜子、花生。爸爸说,廿四夜是给“镬灶佛爷”过的,“拌手”也给“镬灶佛爷”准备的。如果你们都把“拌手”吃完了,“镬灶佛爷”会生气的,以后做饭也做不熟了,你们没得吃了。母亲见我们一呆一呆的,乘机把“拌手”收拾好,给我们兄妹四人再分一点,把剩下来的放进柜子锁好,待年三十或正月客人来了,好拿出来招待。吃完自己家的“拌手”,便摸黑往爷爷奶奶家赶。小时缠过脚的奶奶,踮着小脚,把“拌手”摆上桌,十几位堂哥堂弟一哄而上,把“拌手”抢光。我们要走回去时,奶奶示意爷爷把我叫住,往我小兜兜里塞了几颗“硬糖”,点着“火篾灯”把我送回家。一个廿四夜过去了,我们盼望着下一个廿四夜的到来。我七岁时的廿四夜,是记忆最深刻的。那天晚饭,母亲杀了一只鸡,我分到二块肉与一碗粉干。因为太兴奋,连人带碗摔了一跤。碗破了,鸡肉、粉干撒了,额头被碎碗片磕出了血。那时一个碗的价值,顶得上爸爸到生产队里二天的劳动“工分”。大妹说,妈妈过来打了,快逃。我顾不上疼痛,捡起筷子手里捏着,爬起来就跑,往奶奶家跑。妈妈在后面追,叫我不要跑。见状,我跑得更快。后来跑不动了,给妈妈追上了。满脸是血的我很怕,哭了起来。妈说,怕你流血才追你,不是打你。这时,我才觉得额头很疼,哭得更凶。妈妈抱住我,边给我止血边流泪,奶奶闻讯也来,眼神里充满着疼爱与对妈妈的不满。儿时家乡的“廿四夜”,读初中前的我们不会把它叫做小年夜的,因为老家巽宅多户人家过的小年夜不是同一天。上村的过得是腊月廿十三,下村是廿十四。每年的“廿四夜”,我们这些小孩都会缠着大人问为什么不在同一天过。大人就说,上村的“镬灶佛爷”跛脚,要早一天出发向玉皇大帝汇报。我们再问一句,为什么会跛脚?大人就答不上了。越答不上,我们越追着问。读了小学高年级后,我们几个半大不小的小孩编了一个理由,说下村靠水边、靠街,种的东西长进点收成好,生活富裕点,“镬灶佛爷”呆在家里享福;上村靠大山、不近街,田里不长粮,穷点,“镬灶佛爷”只好自己上山砍柴,一不小心,把脚摔了。我们编的理由,把大人惊得一呆一呆的,忙吩咐我们不要乱说,说上村的人会有意见的,上村的孩子会打你们的。那时候正值文革,大人因为派别经常吵吵闹闹,上村与下村的孩子也总是合不在一块,经常打打闹闹。读初中时,喜欢把“廿四夜”叫小年夜了,觉得小年夜有文化味点,我们几个喜欢看点书的小孩还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有过对小年夜的“研究”。小年夜的历史久远。小时的小年夜“年味”浓浓的,宋朝的小年夜“年味”更浓。范成大曾写过一首诗,描绘出当时小年夜的丰盛,“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陆游在小年这一天,将左右邻居请来一起宴饮过小年夜,宾主相坐,欢声笑语不断,他还说,这种风俗相传已经很久了,“已幸悬车示子孙,正须祭灶请比邻。岁时风俗相传久,宾主欢娱一笑新。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满不羞贫。问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头乐社神?”孩子读高中时,家里不忧吃穿了,我们家还是要过“廿四夜”的,为了有个仪式感。“廿四夜”的晚餐,妻子会烧好了鸭子,从超市里买来小白兔糖、核桃、杏仁等“拌手”。我喜欢吃肉,吃着鸭肉总觉得香喷喷的。妻却说,现在有钱人,都吃青菜了,只有穷人才吃肉的。现在孩子大了,大学毕业在外地谋生,我们家基本上不过“廿四夜”了,总觉得吃“拌手”对肉体是一种负担,鸭肉什么平时都可以吃得到。前年“廿四夜”,表弟来看我。我要把人情酒上带来的几袋喜糖送他,捎带给几个孩子吃。表弟推却了,说孩子正在咳嗽。坐在一旁的妻说,什么年代啦,还给孩子吃糖。每个人怕影响健康,都想法给孩子禁糖了。表弟说,是哟,是哟!小时候小年夜浓浓“年味”,是因为贫困,在小年夜终于有平时吃不到的东西吃了;古代小年夜的浓浓“年味”,除了贫穷,还有老百姓平安无所依靠只好求助“神明”的无奈。据说,小年夜是送灶神上天奏事之日,穷苦百姓倾一家之有准备很多食品做为祭品,贿赂灶神,目的是为了让灶神上天后向玉皇大帝奏说自己的好,以得到保佑。而现在,按我八十五岁的老爸的话说,不愁穿不愁吃了,日日如过年,“廿四夜”就淡了,老百姓也幸福了,生活有了保障,人人都有医保了,不怕一病就穷。“耕读永嘉”征稿启事
“耕读永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