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松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王安石被朋友拉去洗澡
TUhjnbcbe - 2022/6/7 13:44:00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7160655.html

你是否听过这样一个传说:古人很脏的,两三个月才洗一次头,浑身都是虱子。那你可就错了,在宋朝,常年不沐浴的士大夫是要受取笑的。三日一沐,五日一浴,洗澡洗头这事儿还写进了律法呢!

现藏于*岩区博物馆

十三世纪到过杭州的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惊奇地发现,“行在城中有浴所三千,水由诸泉供给,人民常乐浴其中,有时足容百余人同浴而有余”。“包围市场之街道甚多,中有若干街道置有冷水浴场不少,场中有男女仆役辅助男女浴人沐浴。其人幼时不分季候即习于冷水浴,据云,此事极适卫生。浴场之中亦有热水浴,以备外国人未习冷水浴者之用。土人每日早起非浴后不进食。”看看这超级大澡堂子,不仅有众人喜欢的冷水浴,还有专门供外国人洗澡的热水浴。要知道,在中世纪,欧洲人几乎是从不洗澡的。但对于爱干净、懂享受的宋朝人来说,沐浴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现藏于*岩区博物馆

这些浴堂通常一大早就开门营业了,《夷坚志补》记载,“宣和初,有官人参选,将诣吏部陈状,而起时太早,道上行人尚希,省门未开,姑往茶邸少憩,邸之中则浴堂也。”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汴梁的公共浴堂通常前面设有茶馆,供人饮茶休息,后面才是供人沐浴的浴堂。到浴堂泡个澡,费用也不高,大约每人10文钱。约上哥们儿喝个茶再一起泡个澡,这感情怎么能不好!

现藏于*岩区博物馆

宋代的浴堂还有搓背的服务,爱泡澡的苏轼就曾写道:“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和东坡先生比起来他的同僚王安石就比较邋遢了,在不讲卫生方面他排第二那可就没人敢排第一。

王安石长年累月不洗脸不洗头不洗澡来不漱口,整个人酸臭难闻,还把夫人熏的破口大骂,简直就是宋代版的“犀利哥”!“经岁不洗沐”,他的两个好友吴仲卿和韩维很受不了,“因相约:每一两月即相率洗沐定力院家”。每一两个月三人相约一起吟诗作对后就去澡堂搓个澡,还让下人扔掉介甫的臭衣服给他换一套新的。看来宋朝的人真的是把个人卫生看的无比重要呀。

现藏于*岩区博物馆如此注重个人卫生的宋人,没有飘柔海飞丝,那们用什么搓出丰富的泡泡一洗而净呢?宋代的市场上也已出现了用于个人卫生的香皂,主要是由皂角、香料、药材制成,叫“肥皂团”。宋人杨士瀛的《仁斋直指》记录了一条“肥皂方”,我且抄下来,“白芷、白附子、白僵蚕、白芨、猪牙皂角、白蒺藜、白敛、草乌、山楂、甘松、白丁香、大*、藁本、鹤白、杏仁、豆粉各一两,猪脂(去膜)三两,轻粉、蜜陀僧、樟脑各半两,孩儿茶三钱,肥皂(一种荚果)去里外皮筋并子,只要净肉一茶盏。先将净肥皂肉捣烂,用鸡清和,晒去气息。将各药为末,同肥皂、猪脂、鸡清和为丸,哇哦,又香又干净。有些人家会觉得这种比较麻烦,就直接使用了淘米水和草木灰,这俩不仅可以使头发乌黑亮泽,还能防掉发。这种价廉物美的洗发方式,不论年女老少都适宜。

现藏于*岩区博物馆

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也来试一试?

▊本期馆藏文物推荐▊

?现藏于*岩区博物馆

*岩九峰出土。

子母口,器形扁宽,盖面刻团状形双凤。

刻花立体感较强,工艺精细。外饰弦纹两道。

下腹内收、平底,釉色青绿。

高4.5厘米。国家一级文物。

●鸣谢

*岩区博物馆

编辑丨顾魏魏

撰文丨蒋艾琳

美编丨柯名荣

视频丨潘嵘

责任编辑丨叶华杰

台州市*岩传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安石被朋友拉去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