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杨某某,女,39岁,职员,郑州市人。未发现药物过敏史。年06月08日初诊。
主诉:阵发性心悸、胸闷1月余。
现病史:1月前晨起出现阵发性心悸、胸闷,持续十几分钟后自行缓解,饥饿或情绪激动时诱发,查心电图示偶发室早,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现口服参松养心胶囊,银丹心脑通胶囊,近3日未服药,时有胃脘部不是感,纳眠可,二便正常。既往糜烂性胃炎胃溃疡1年余,幽门螺旋杆菌阳性,乳腺增生10余年。舌淡红,苔薄白,有齿痕,脉沉细。
中医诊断:心悸病
证型: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初诊方药:
年06月26日复诊:服药后心悸、胸闷症状较前明显减轻,仅晨起时发作,食后缓解,双手、脚沉困,情绪易激动,月经提前一周,纳可,眠一般,二便调。舌质淡红,尖红甚,苔薄白,脉沉弦细。
处理:6月8日方回心草改为24g,鹿衔草改为30g。中药7付,日一剂,水煎服。
按语:本案患者以“心悸、胸闷”为主诉来诊,属中医学“心悸”病范畴。《*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指出“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实指因惊而致心悸。《伤寒论》记载:“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后世更用朱砂安神丸、温胆汤、养心汤、安神镇惊丸、益气安神丸等加以治疗。王师辨治此病首分虚实,虚则气血阴阳虚,心神失养而悸,实则痰、瘀、热内扰心神而悸,然本病又常以虚实夹杂。本案据舌脉症,当属气阴两虚瘀热互结证,拟方以四参定悸饮加减,方中*参补益心气;苦参专治心经之火;郁金活血通滞;百合、莲子心长于清心除烦;炒枣仁宁心安神,调肝安*;佐以茯苓、茯神养心安神,健脾宁心;龙骨、牡蛎、回心草安神镇静;甘松、鹿衔草,现代药理研究虎抗心律失常之功效;茶树根主治心悸、胸闷等心脏病症状;患者既往患有胃炎多年,时有胃脘部不适,遂加砂仁、瓦楞子、炮姜、海螵蛸以顾护胃气;甘草调和诸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