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人自古就喜好香料,香料最先用来治病依旧粉饰糊口,难有定说。根据寻常人类学的逻辑,昔人的适用主义总在审美见解以前,那末香料的药用价钱确定是最先被开拓欺诈的。秽恶之气的形成,多因病菌毒素使然,不但让人形成不适,更无益于衰弱。香料避秽除臭,净化空气,确实能提防疾病乃至疫疠。
但是对芳香之物的好尚,乃是人的嗅觉天性。纵使身材没有病痛,人亦乐于趋近,以求鼻之清静安适。邃古重巫,推崇祖宗,敬拜之时多用香物供奉,新人所好,倍事*神,也是自但是然。后来宗教形成,香料的应用愈加宽广而系统,乃至以之纯洁身心,襄理修行。佛家言大千寰宇亦也许鼻观之,而威严之域必有芬芳环绕,昆裔香事之盛,亦莫过于释教。
香物之用,汉朝多做粉,晋唐多做饼或丸,元朝做线香,但是都以燃烧取芬芳。最先的光阴,昔人是将芳香之物直接佩在身上或置于室内,取其天然芳香之气。屈原在《离骚》中言:“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认为佩。”江离、芷、秋兰都是芳草,屈原佩之于身,勉励自身遵照廉洁,芳草成了正人的意味。为了佩带的便利,因而就有了香囊。《离骚》又云:“椒专佞以慢慆兮,榝又欲充夫佩幃。”屈原指摘“榝”似芳而非芳,不配装入佩幃。佩幃即是香囊。
《礼记·内则》:“男女未冠笄者....衿缨,皆佩容臭。”臭,读xiù,郑玄注:“容臭,香物也。”孙希旦集解:“容臭,谓为小囊以容受香物也。”看来容臭也是初期香囊的别称。从《离骚》与《内则》也许看出,最少在战国之时,香囊已是贵族的准则佩物。至于昆裔云香袋、香包,皆属俗称了。
屈原对事实颓废,怀沙投江之时,正在蒲月初五。昆裔以即日忧虑屈原,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但是端五节在南边楚地有极远的史籍,在屈原以前,就有龙舟赛舟、兰汤冲凉、涂雄*、挂菖蒲艾草、熏苍术白芷等等保守。旧历四月、蒲月,气象渐热,百虫滋长,多形成食品衣服的不洁,致人病发。最怕是毒虫叮咬人体,引发顽疾,乃至疫疠。南边楚地入夏湿热,虫害最甚,因而就有端五之俗。菖蒲、艾草、苍术、白芷都是芳香避秽之物,也许驱虫防疫,除了挂与熏,昔人还将其装入囊中,随身带领。此时不能称香囊,该称药囊了。
南朝吴均《续齐谐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玄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做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爬山。夕还,见鸡犬牛羊暂时暴死。
费长房与桓景都是东汉时人,重阳节登高、佩吴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理当源于东汉。根据费长房的故事,这些保守也是为了提防疫疠。乐趣的是,前方所引“榝又欲充夫佩幃”,屈原所鄙视的榝,据王逸注,即是吴茱萸。原来不配入囊,往常为了衰弱,也装入绛囊了。固然,这是药囊。
系于臂上,当是先将药囊系臂,再穿外套,昔人宽袍大袖,药囊在袖中熏扬,其气不易散,药力更专。东汉末年的繁钦《定情诗》中云:“何甚至叩叩,香囊系肘后。”男女定情,系香囊于玉臂,除了美满香艳,更有知心珍爱之意。这类做法,大约在那时很是时髦。昆裔之人,多将香囊系于裙带、腰带上,可能挂于胸前,衿袖生香,动止垂馨,这是全取精致,不复做药用了。
《红楼梦》第十七回,贾宝玉在大观园题额做对,尽显才思以后,离开贾*与一干清客,在院外被众小厮围住求赏,宝玉将身上的佩物尽行解去,一件不存。回到房中,被袭人数落。黛玉听到,走过来看,问宝玉:“我给你的阿谁腰包也给他们了?你明儿再想要我的东西,可不也许了。”说完就掏出为宝玉制做未完的香袋儿,拿起铰剪就铰,宝玉欲阻止时,曾经剪破了。虽是一场误解,也看来黛玉用情之深。古时女子亲身缝制香囊、腰包,赠送心上人,香囊已成为见证男女之情的信物。
昔人除了将香囊佩在身上,亦将之挂于室内,系于床帐。东汉末年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云“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古代的床都有帐架,香囊系于四角,芳香飘溢,既清洁居室空气,又增添床笫情味。阐明刘兰芝对糊口充足盛情,以后的惨剧其实让人扼腕慨叹。
古代贵族为显身份,也喜好将香囊挂于车舆轿辇。晚唐期间,唐懿宗甚爱其女同昌公主,视为掌上明珠,宠溺非常。《杜阳杂编》载:“公主乘七宝步辇,四周缀五色香囊,囊中贮辟寒香、辟邪香、瑞麟香、金凤香。此香别国所献也,仍杂以冰片金屑。刻镂水精、马脑、辟尘犀为龙凤花,其上仍络以真珠玳瑁,又金丝为流苏,雕轻玉为浮动。每一出游,则芬馥满路,晶荧照灼,观者迷惑其目。”皇家五色香囊,真是极尽华美。香囊用金丝、轻玉、真珠、玳瑁做化妆,合香亦为稀罕名品。“别国所献”,乃是古代社会“香非别国者不贵”的共鸣。
华夏原产香料特别有限,不过茅、椒、桂、兰之类。汉武帝灭南越,岭南、儋州、交趾香料着手时髦华夏,如沉香、乳香、苏合香等。张骞通西域,波斯、天竺之香亦远道而来,如安息香、檀香、乳香等。
西晋张华《博物志》载,汉武帝时,有西域人来长安贡香,武帝认为凡是香料,收入内库了事。后长安城中产生大疫疠,宫中亦有染及,武帝患之。西域使臣求见,请烧所贡香一枚,遣散疫气。“帝不得已听之,宫中病者立地并差。长安中百里咸闻芬芳,芳积九十余日,香犹不歇。”西域奇香治愈长安大疫,且香飘百里,九旬日不散,堪做传说。虽不无夸大,但是中外香料的防病效用,历代医家都特别看重。
香料的辟秽防疫效用自不用说,除此以外,良多香料还能开窍醒神,如麝香、冰片、苏合香、安息香、樟脑。有些能行气活血,如乳香、没药、玫瑰花。有些能化湿去浊,如苍术、白芷、藿香、佩兰、草豆蔻。有些能醒脾开胃,如木香、檀香、沉香、丁香、甘松。这些香料,同时也是中药。
认识了这些,当知香囊也是药囊,药囊犹是香囊。另,华夏人称吃药为服药,服有佩带之意,可能最先的药物本即是气息雄烈之品,昔人佩之在身,便可愈疾。有此渊源,以后才将药物的吞饮,也做服药。未敢确认,还待大师考据。
端五快要,我在座诊时,有病人求香囊之方,料到香料与药物的亲切关联,故做此篇。着末奉上几首香囊配方,读者可自行配取,祝福疾疫永消,衰弱终年。
防伤风方:霍香,丁香,木香,羌活,白芷,柴胡,菖蒲,苍术,细辛,等量,研磨成粗末,装入香囊,时时佩带,或挂于室内。
驱蚊虫方:苍术30g,川芎30g,白芷30g,山柰30g,草果30g,辛荑花20g,丁香20,薄荷20g,细辛15g,艾叶15g。打为粗末,装入香囊。
防疫疠方:桔梗10g,细辛10g,炮附子20g,白朮20g,雄*30g,乌头40g,打为粗末,装入香囊。
防冠芥蒂方:丹参,当归,菖蒲,花椒,桂枝,薤白,冰片,三七,等量研成粗末,装入香囊,佩于左胸前。
提防解困方:冰片10g,川芎20g,白芷20g,苍术20克,木香30g,檀香30g,丁香30g。共为细末,装入香囊。
安神助眠方:薰衣草60g,迷迭香60g,茉莉花50g,柏子仁50g,远志50g,降香40g,共为细末,装入香囊,系于床头。
(图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行点收录于合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