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松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五代十国科技文献汇编遗存
TUhjnbcbe - 2022/9/4 9:58:00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0155402153973420&wfr=spider&for=pc

五代十国时期的科技文献,除去官修的《天文志》与《历志》以外,主要为医药类文献和物理类文献汇编。五代十国时期形成的科技文献主要包括天文、医学、化学、物理学、地理学等方面,其中化学因主要是与提炼丹药相关的内容,所以与医学并为一项。

还有一些是当时各科学机构,如司天台形成的观测记录,都是送交专业档案保管机构进行保管,而后代便可利用这些材料开始新的档案汇编工作,使得这些记录可以遗存下去。这一类记录由于相对零散无序,在此不进行详细介绍。

相对于官方,民间私人汇编科技文献的情况就复杂得多,有一些是行业专著,其作者为该行业从业者(如《漆经》);有的是文献中涉及大量科技内容,但并非专著(如《化书》)。

相对于官方文献,民间科技文献中会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会进行详细的记录,对于其成因则会作出自己的是十分荒诞的解释。但这并不影响其事件记录的真实性,也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古人在面对某些现象时的思考角度,作为科技文献依然有其价值。

物理学

五代十国时期没有专门研究物理学的学科,只有各种记录了物理现象以及给出相应解释的各家文献,他们甚至还进行过一定程度的科学实验并写有类似实验报告的文字,《化书》更是对物质的本质进行了一定的推测和探索,并且做出了符合科学精神的宣言,但因实验太少及观察手段所限制,并没能得到有意义的结论。这些文献包括道家的《化书》、《录异记》。

《化书》涉及光学、声学、电磁及力学甚至生物学等现象的观察或实验。涉及光学的部分谭峭记录了关于“圭”(凸透镜)、“珠”(凹透镜)、“砥”(平镜)、“盂”(凹面镜)四种镜子(透镜)的实验,发现了“镜镜相照、影影相传”的物理现象;涉及生物条件反射的记载,只要投放鱼饵的同时策策或堂堂的声音刺激鱼,一段时间之后,出现策策或堂堂的声音时,鱼像投放鱼饵时一样踊跃而出,他同时还认识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食之化也”,可以按照当时人的理解简单理解为“食物化为声音刺激信号,它们对鱼来说是等效的”。这是人类最早关于条件反射的记录之一。

此外谭峭还阐述了他对人类依靠自身力量研究驾驭自然之力的方法的信心,宣扬人类可以通过实验来认识自然规律,将其应用到人类生活中,增强人类所掌握的力量,而最终甚至可以拥有创造星辰的力量。

诚然,因为观察手段及基础理论的限制,《化书》中对许多实验结果的解释都是不完善的,误将蠼螆寄生螟蛉作为养育后代的食物这一现象误认为蠼螆在养螟蛉,而因此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但是在多年前那个人类依然畏惧自然的时代,《化书》的诞生可以说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信心的体现,也是了解中世纪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崇文总目》、《宋志》中记载十卷,而今存八卷。《录异记》可以看作是道士的实验、观察记录,有物理现象、自然现象、流言传说等,那时的道士将这些都称为“异”。卷一:仙,卷二:异人,卷三:忠、孝、感应、异梦,卷四:*神,卷五:龙、异虎、异龟、异鼋、异蛇、异鱼,卷六:洞,卷七:异水、异石,卷八:墓。《录异记》与《化书》相类,其本来目的并非为物理专著,盖因其记述内容涉及大量物理现象且作者均试图解答这些现象之成因才将其算作物理类著作。

其中第三、第四卷除了附会神*之外,实际也记载了梦境之类的心理学知识。而卷五、卷七则记录了各种关于各种石头的物理现象。

医学/化学

在五代十国时期,因为中医药中有很多的矿物原料(丹药),所以中医药类的文献多少都会涉及矿石产地、矿石性状以及金属冶炼方面的记载,在现在可以视作化学工业的文献。但在那个时代医药化学不分家,所以将它们放在一个题目之下进行介绍。

该时期形成的医学/化学类文献有《宝藏畅微论》、《丹方鉴源》,这两部偏向丹药,《海药本草》、《食性本草》、《蜀本草》,这三部偏向草药。

南汉道士轩辕述修订隋朝道士苏元郎《宝藏论》著《宝藏畅微论》,成书于五代后梁末帝贞明四年,是一本化学冶金工业方面的著作,共三卷,记述各种化学原料的性质及识别方法、冶炼方式等。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将其载入医学类,原书已佚,全文内容明代已不可见。现代可见的记载多见于《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的引文。

作者为独孤滔,原题“紫阁山叟独孤滔撰”。独孤滔生于唐末,五代时在南唐度过。此书据考证撰于南唐年间,其根据是《丹方鉴源自然铜》条内有信州铅山县,而此县乃南唐所置。全书共二十五篇。列举中医使用之金石类药物的产地、名称、别名、性状及其功能,共计二百三十一条。

《丹方鉴源》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医学活动中的用药情况,也反应了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炼丹家们对各种化学物质性质的探索。

明正统十年()辑入《正统道藏》。保存有两种《丹房镜源》,一为单行本,标题《丹方鉴源》,共三卷,题“紫阁山叟独孤滔撰”一本收载于《铅汞甲庚至宝集成》卷4。

《海药本草》记载了大量香药,其中多数为阿拉伯商人向中原地区出口的商品,如安息香、丁香、甘松香等。本书还记载了炼丹方面的相关事项,因当时流行服食“五石散”(一种由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炼成的药物,有毒),服五石散中毒的也很多,所以本书中记载预防与治疗五石散中毒的条目也有不少。其他炼丹方面知识亦有不少,如“波斯白矾……多入丹灶家”等。

本书流行于宋代,至南宋末期已佚,后见于《证类本草》引文,辑录种药物,北宋傅肱《蟹谱》引一条,合计条,全书记载药物总数无从考证。

《蜀本草》基本内容是在《唐本草》的基础上重新增补扩大而成。再加上《图经》以及韩保升增添的内容。本书原本已经散佚,其内容还可从《证类本草》、《本草纲目》中见到。

天文学

天文学文献主要是各种历法及汇编的前代天文文献。历法方面,五代十国时期编著的包括《调元历》、《钦天历》;文献汇编方面,有《旧唐书天文志》。

所谓历法,观察天体运行规律,根据其规律建立的,用来计算天象及时间的数学模型。所以历法中包含各种算法及庞大的数字,动辄六位,即天文数字。历法修订除了天文知识外,还涉及大量当时所使用数学知识,可以说是天文与数学的结合。

关于《旧唐书天文志》,我们可以看到翔实的天体运行数据,五代十国时期天文学的目的除了制定历法,预测天象之外还有预测国运吉凶之责,也因此司天台等天文单位拥有极高的保密级别,甚至明令禁止天文官员与其他人员往来

唐代末年动乱导致天文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因此后梁后唐两代均沿用唐代《长广宣明历》、《景福崇玄历》两历互相参照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部历法开始出现误差。后周世宗显德三年(公元年),端明殿学士、左散骑常侍王朴撰成《钦天历》十五卷,包括历经一卷、历十一卷、(算)草三卷,《显德三年七*细行历》一卷。

地理学

《授受五岳圆法》作者不详,系敦煌出土文献,现存大英博物馆。所谓“圆法”,即道士在山中翻山越岭跋涉时,根据经验可以判断所处两座山峰的高度,如果发现所要穿越山峰到达的位置高度差不多,就不必翻越山峰,可绕山而行。此文献作为道士在野外考察时所用生存手册,据说将同一高度的山峰位置用相同的墨迹标明,以便于道士在山中绕山行走。这种绘制山岳地形的思路,颇为类似今天之等高线法。

结语

官方征集民间档案文献的*策,这使得那一时代的文献多少有所保留。总的来说,五代十国时期的科技文献汇编研究还应该继续下去,在挖掘史料的过程中总会总结出新的经验或者是发现意想不到的东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代十国科技文献汇编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