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松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此人是陈寿老师诸葛亮好友,也是刘备身旁
TUhjnbcbe - 2023/3/14 19:14:00

此人是史家陈寿老师、诸葛亮好友,也是刘备身旁潜伏最深的“奸佞”!

公元年,司马昭诏令大*三路伐蜀,征西将*邓艾领兵三万从狄道奔赴甘松、沓中,牵制姜维,此为一路;雍州刺史诸葛绪同率*三万从祁山奔赴武街、桥头,切断姜维退路,此为又一路;钟会统兵十万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奔赴汉中,此为第三路。三路大*互成犄角,相互配合,很快蜀中柱国姜维不得已退守剑阁,孙吴救援不及,邓艾偷渡阴平,直下成都,蜀国灭亡。

这实在是三国史上颇为惊心动魄的时刻,那么问题来了,这三国鼎立格局被打破,谁之过?依小虫子之间,谯周绝对对此有责任,此人不但是史家陈寿的老师,还是诸葛亮的好友(诸葛亮死后,虽然刘禅曾诏令禁止奔丧,但他还是去了),同时也是刘备身边潜伏的最深的“奸佞”之臣!

为何说此人对于蜀亡有责任、是刘备身边潜伏最深的奸佞之臣呢?总结说来,不外乎排斥刘备诸葛亮等统治蜀川的“外来之客”,反对诸葛亮严刑峻法治蜀,近而反对北伐,最终劝降刘禅举国投降,最终导致蜀国灭亡。

先说他为何排斥刘备等“外来之客”,谯周其人是巴西西充国人,也就是蜀地“主人”,刘备和诸葛亮等打着兴复汉室旗号占领蜀川,不但责令蜀川百姓缴纳贡赋,服劳役,更重要的是要夺取蜀川土著大族的利益,夺人又夺权,对于此事,身为蜀地主人的谯周,排斥他们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

再说他反对诸葛亮严刑峻法治蜀,虽然乱世适合用重典,但是对于不同世界观的人来说,他是听不进去的,说的正是谯周此类人,此人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为蜀地大儒之一,既然是儒学学者,反对诸葛亮等人的尚申韩之法,既有学术上的坚持,又有*治上的正确,若是他再真心里有儒学仁*的信仰,那就更是无论如何也讲不通了;

又说他反对北伐,这一点其实是以上两点的延伸,他因为是“土人”,自然代表的是当地大族百姓的利益,自然不愿意诸葛亮等“外来之客”将蜀川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源源不断地送到北伐的战场上,又因为他是一个儒者,崇尚的是“仁*”“民为本”等儒家理念,对于诸葛亮等人公然“叫嚣”严刑峻法治蜀,自然是持反对态度,自然也就反对北伐了;

最后说其劝后主刘禅投降魏国,据《三国志·蜀志·谯周传》载:“惟(谯)周以为:‘自古已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今若入吴,固当臣服。且*理不殊,则大能吞小,此数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且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谯)周曰:‘方今东吴未宾,事势不得不受,(之受)〔受之〕之后,不得不礼。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请身诣京都,以古义争之。’众人无以易周之理。”

大意便是魏吞并蜀吴是大并小,理所当然的,且自己投降,魏国还会对大家待之以礼,就不要固执挣扎了,投降吧,大家都觉得他说得对,便算是力排众议,刘禅就顺水推舟的投降了,蜀国也便就灭亡了,想着他的立场、他的信仰、他的主张,可不就是潜伏在刘备身边最大的“奸佞”之臣么?

然而,小虫子以为,抛却各种大义不屈,单单就黎民苍生来看,这其实也算是另一种心怀天下吧,蜀国百姓因此免遭屠戮,也并非不是一种功劳啊!

小伙伴们觉得呢?欢迎留言同小虫子一起讨论哟!

1
查看完整版本: 此人是陈寿老师诸葛亮好友,也是刘备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