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快乐#
拴五色丝线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以五色为吉祥色。以五色丝线系臂,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因而端午节日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上拴五色线。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
端午节戴五彩线可是很有讲究的。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而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青、白、红、黑和*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制成的五彩线佩戴时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脚脖上。
佩戴香囊
挂香包也叫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午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饮雄*酒
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泡制的白酒或*酒,一般在端午节饮用。
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中国神话传说中常出现用雄*来克制修炼成精的动物的情节,比如变成人形的白蛇精白娘子不慎喝下雄*酒,失去控制现出原形。所以古人不但把雄*粉末撒在蚊虫孳生的地方,还饮用雄*酒来祈望能够避邪,让自己不生病。
雄*”又名雄精、石*、薰*、*金石,产自湖南、甘肃、云南、四川等地。雄*性温、微辛、有毒,既可以外搽又可以内服,主要用做解毒、杀虫,外用治疗恶疮、蛇虫咬伤等,效果较好。雄*少量饮用,可治惊痫、疮毒,但由于雄*有腐蚀之力,所以一定要经医生指示,并遵古法泡制的雄*酒才能喝。
现代科学证明,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砷是提炼砒霜的主要原料,喝雄*酒等于吃砒霜;雄*含有较强的致癌物质,即使小剂量服用,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雄*具有腐蚀作用。因此,服用雄*极易使人中毒,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意识模糊、昏迷等,重者则会致人死亡。
端午饮雄*酒的习俗,以前在长江流域地区十分盛行。雄*是一种中药材,中医药书籍说雄*能治百虫毒、虫兽伤,故民间有“饮了雄*酒,百病都远走”等俗语。但是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酒外用尚可,饮则有害,必须慎用!
拜神祭祖
拜神祭祖也是端午节重要习俗之一。“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样是应该认真祭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地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