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这样一句顺口溜:“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到了腊月二十三就过小年;过了小年,离大年也就不远了。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 其中祭灶神习俗在民间显得尤为重要。
过小年祭灶神习俗由来已久,古代文人墨客在过小年的时候,泼洒文墨挥毫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
《送灶》
唐/罗隐
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
《祭灶与邻曲散福》
宋/陆游
已幸悬车示子孙,正须祭灶请比邻。
岁时风俗相传久,宾主欢娱一笑新。
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满不羞贫。
问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头乐社神?
在众多故事中,南宋诗人范成大,有一首律诗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民间百姓家在祭灶神时候的过程。
《祭灶词》
宋/范成大
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全诗的意思是:古代腊月二十四日,灶王爷将要去见天帝并与他说一说有关人间的事。灶王爷的车为云、马为风在人间逗留了一会儿,每家每户都用盛满了美酒的杯子和装满了食物的盘子祭祀灶王爷,祭祀典礼十分丰富。猪头被炖得软软烂烂的,几条鱼烧得既鲜美又可口,豆沙做得十分甘甜,味道又细美,糕点和团子做得粉粉嫩嫩。家中的男子们盛满酒祭献,女子们则避开祭祀,把酒洒在地上,烧纸钱让灶王爷开心。(灶王爷):丫环们和女人们的争吵你装作没有听见,猫猫狗狗打斗的丑陋行为你不要觉得生气。等您吃饱喝足后送您去往天门,长长短短的家事就希望您不要再说了,还期盼取得(年的)兴旺生意等着您回好分给您。
整首诗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氛,表达了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之情,向我们清晰地描绘了一幅老百姓过小年、祭灶神的热闹画面。
民间传说,灶君爷上天专门告人间罪恶,一旦被告,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在《太上感应篇》里,又有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的记述。司命即指灶君,算为一百天,纪指十二年。在这里,重罪判罚又增加到减寿十二年了。所以在祭灶时,要打点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贵手。
关于灶神民间有这样一段传说:“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传统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小年马上就要到了,家家户户开始正式进入了过大年的节奏。大人们开开心心,孩子们高高兴兴,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一起迎接,中国年,团圆年;中国年,幸福年!